外家西园李花

无边晴雪映柴扉,梦里繁华又一非。

人与山丘属零落,天教草树记芳菲。

每因寒节来相访,重为馀香不忍归。

里社他年有成约,结庵终拟号春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深刻哲思。

首句“无边晴雪映柴扉”,以“无边”、“晴雪”、“柴扉”三个意象,营造出一片静谧而寒冷的冬日景象,柴扉作为画面的焦点,仿佛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暗示着一种孤独与寂寞。

“梦里繁华又一非”,将梦境与现实对比,梦中的繁华转瞬即逝,与现实的落寞形成鲜明反差,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落。

“人与山丘属零落,天教草树记芳菲”,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人世间的繁华终将消逝,唯有大自然的草木能见证四季的更迭,象征着生命的永恒与自然的不朽。

“每因寒节来相访,重为馀香不忍归”,诗人借寒节之名,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深情向往与不舍,余香未尽,心留恋,难以离去,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

“里社他年有成约,结庵终拟号春晖”,展望未来,诗人与自然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约定,计划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建造一个庵舍,以“春晖”为名,寄寓对春天、对生命、对美好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理想的独特感悟,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入山

草露蛛丝晴日明,乱虫秋意有先声。

屈盘未转坡陀尽,苍翠忽从怀抱生。

一径峰回失南北,两山云近异阴晴。

天公若会登临意,可信伤心画得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山中月夕

满怀幽思自萧萧,况对空山夜正遥。

四壁晴秋霜著色,一天明水月生潮。

歌传岩谷声豪宕,酒泛星河影动摇。

醉里似闻猿鹤语,百年人境有今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五月二十三日登城楼

独倚危阑数鬓毛,一帘轻燕晚凉高。

云移山影乱初定,雨带风声来渐豪。

物外此天才一幕,人间何事不秋毫。

远游未尽平生兴,几欲狂歌续楚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晓出西塘

塘水随人缓步行,哀湍激石故轻清。

太行秾秀霜洗净,全赵规模天凿成。

偶为登临发悲咏,忽从毛发散秋声。

殷勤莫尽樽中酒,留到青山佳处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