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独自乘舟于江上,面对浩渺云山和潺潺江水,内心涌起的复杂情感。首句“双橹鸣江水不波”以动衬静,通过双橹划破水面的声音反衬出江面的平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接着,“云山无数拂船过”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云山动态地描绘为在船前掠过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行舟的旅程。
“夜深把酒问明月,月色与愁谁较多”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深夜饮酒,借酒浇愁,诗人将自己内心的忧愁寄托于明月之上,通过与月亮的对话,表达了对愁绪的深刻感受。这里的“月色”不仅指自然之月的色泽,更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色彩。通过比较“月色”与“愁”的多少,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愁绪的深切体验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情感世界,是明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