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一二首(其十七)

三月初三二月二,不坏假名谈大义。

众生役役趁光阴,道流所以为虚弃。

二月念九三月一,摩诃般若波罗蜜。

假使多闻达古今,历劫何曾异今日。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清远所作的《偈颂一一二首》中的第十七首。诗中运用了佛教术语和哲理,探讨了时间、生命与真理的关系。

首句“三月初三二月二”,以具体的日期开篇,暗示时间的流逝。接着“不坏假名谈大义”,指出在时间的流转中,人们应追求不变的大义,即永恒的真理,而非表面的虚名。

“众生役役趁光阴”描绘了众生在时间的洪流中忙碌奔波,却往往忽视了生命的意义。而“道流所以为虚弃”则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批判,认为追求真理的道路被世人轻易放弃。

接下来的“二月念九三月一”,通过月份的更迭,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流逝,以及在时间的长河中,真理与智慧的重要性。最后,“摩诃般若波罗蜜”引用佛教经典中的词汇,意指大智慧能引导人们到达彼岸,超越世俗的束缚。

“假使多闻达古今,历劫何曾异今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旨,即使知识渊博,穿越古今,但真理的本质并未改变,今日与往昔并无二致。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真理永恒不变的信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以佛教的视角,探讨了时间、生命与真理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一二首(其十八)

如来妙色身,真实难藏覆。

不挂本来衣,岂著娘生裤。

无忧树下降生时,南北东西行七步。

行七步,度尽众生无所度。

形式: 偈颂

偈颂一一二首(其十九)

昨日如来垂法雨,今朝法雨洗如来。

了然一味无差别,云外青山朵朵开。

欲报如来深恩,殿上重新浴过。

形式: 偈颂

偈颂一一二首(其二十)

龙门结夏胜诸方,大地山河为举扬。

若向九旬参得透,更无佛法可商量。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偈颂一一二首(其二十一)

了知一,万事毕,释迦弥勒欣今日。

但得心安是处安,无灾无难无今昔。

要知佛法根源,记取五月初一。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