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一二首(其二十)

龙门结夏胜诸方,大地山河为举扬。

若向九旬参得透,更无佛法可商量。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鉴赏

这首宋代释清远的偈颂,以“龙门结夏”开篇,描绘了一幅在佛教圣地龙门进行法会的场景,象征着修行者聚集一处,共同探讨佛法,其影响力遍及整个大地山河。"胜诸方"一词,强调了这次法会的非凡意义和广泛影响。

接着,“大地山河为举扬”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法会的影响比作能举起整个大地山河,形象地表达了佛法的深远和广大,以及它对世间万物的启示与影响。

“若向九旬参得透”中的“九旬”,在佛教中常指僧人闭关修行九十天,此处可能是指长时间深入禅定或精进修行。这句诗意味着,如果有人能够在这长时间的修行中领悟透彻,那么他将获得深刻的洞见。

最后,“更无佛法可商量”则表达了一个观点,即当一个人真正理解并实践佛法后,他将不再需要进一步讨论或解释佛法,因为佛法的真理已经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这句话体现了佛法的内在性和直接性,强调了个人体验和内省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偈颂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修行的高深境界和其对个体心灵的深刻影响,同时也传达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普适性。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一二首(其二十一)

了知一,万事毕,释迦弥勒欣今日。

但得心安是处安,无灾无难无今昔。

要知佛法根源,记取五月初一。

形式: 偈颂

偈颂一一二首(其二十二)

入得龙门事事奇,闻声见色不思议。

山青水绿缘何事,尽是诸人力使之。

形式: 偈颂

偈颂一一二首(其二十三)

先师当年末后句,与人皮下挑出刺。

譬如六月日中冰,销镕处处皆相似。

后来听响各流传,更加一二与三四。

个中孰是无耳人,明见去来不生死。

形式: 偈颂

偈颂一一二首(其二十四)

世人尽道路行难,本分真金入火看。

炼去炼来金体净,一槌打作玉栏干。

形式: 偈颂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