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牡丹

睡起情无著。晓雨尽,春寒弱。

酒盏飘零,几日顿疏行乐。试数花枝,问此情何若。

为谁开,为谁落。正愁却。不是花情薄。

花元笑人萧索。旧观千红,至今冷梦难托。

燕麦春风,更几人惊觉。对花羞,为花恶。

形式: 词牌: 碧牡丹

翻译

醒来后心情无所寄托,清晨的雨已停歇,春寒料峭。
饮酒的日子变得稀疏,连日常的欢愉也减少了。试着数着花枝,询问这份情感如何。
它们为谁绽放,又为谁凋谢?我正为此忧虑,不是花儿的情意淡薄。
花儿似乎在嘲笑我的落寞,那些昔日繁华的景象,如今只能在冷梦中追寻。
春风中的燕麦,又有多少人会察觉到季节的变换。面对花朵,我感到羞愧和厌恶。

注释

著:凝聚,停留。
晓雨:清晨的雨。
弱:微弱,寒冷。
飘零:零散,飘落。
顿疏:突然减少。
花枝:花朵的枝条。
花情:花儿的情感,比喻人的感情。
萧索:冷清,寂寞。
冷梦:冰冷的梦境。
惊觉:察觉,惊醒。
羞:羞愧。
恶:厌恶。

鉴赏

这首宋词《碧牡丹》是程垓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主人公在春日清晨醒来后的内心感受。"睡起情无著",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主人公从梦境中醒来,情感似乎无所依托的状态。"晓雨尽,春寒弱",通过描绘窗外的晓雨和微弱的春寒,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寂静。

接下来的"酒盏飘零,几日顿疏行乐",暗示了主人公因心情低落而减少了饮酒寻欢的行为。"试数花枝,问此情何若",诗人借花开花落来寓言自己的情感起伏,不知所措。"为谁开,为谁落",表达了对未知命运的迷茫和对感情归属的探寻。

"正愁却。不是花情薄",诗人认为自己的愁绪并非源于花的无情,而是自己心境的孤寂。"花元笑人萧索",花似乎也在嘲笑他的落寞。"旧观千红,至今冷梦难托",回忆过去的繁华,如今只剩下冷清的梦境,难以寄托。

最后两句"燕麦春风,更几人惊觉。对花羞,为花恶",春天的燕麦和春风唤起了更多人的觉醒,而诗人却独自面对花朵感到羞愧和厌恶,这反映了他深深的孤独和自我反思。

整体来看,《碧牡丹》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作,通过春天的景色和花事,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苦闷与无奈。程垓的词风婉约,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55)

程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正伯。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 籍贯: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86

相关古诗词

酷相思

月挂霜林寒欲坠。正门外、催人起。奈离别如今真个是。欲住也、留无计。欲去也、来无计。

马上离魂衣上泪。各自个、供憔悴。问江路梅花开也未?春到也、须频寄。人到也、须频寄。

形式: 词牌: 酷相思

蝶恋花(其四)自东江乘晴过蟆颐渚园小饮

晴带溪光春自媚。绕翠萦青,来约东风醉。

云补断山疏复缀。雨回绿野清还丽。

拄杖不妨舒客意。临水人家,问有花开未。

江左风流今有几。逢春不要人憔悴。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五)

翠幕成阴帘拂地。池馆无人,四面生凉意。

荷气竹香俱细细。分明著莫清风袂。

玉枕如冰笙似水。才亸横钗,早被莺呼起。

今夜月明人未睡。只消三四分来醉。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一)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

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

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

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