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竹

寓目无清致,兴怀要此君。

影移千亩月,枝散五湖云。

凤实和筠得,龙苞带箨分。

伤根同柏大,剪叶异芝焚。

拔筱衣沾粉,连鞭藓破纹。

虚心宁择地,直节任离群。

但欲通三径,何须比万军。

凛然真玉立,蔓草即堪耘。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竹子的深情赞美与深刻思考。诗中以“寓目无清致,兴怀要此君”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眼前景物的不满,只有竹子能触动他的心灵,引发他的感慨。接下来,“影移千亩月,枝散五湖云”,生动描绘了竹影随月移动,竹枝散布于广阔天地间的情景,展现了竹子的高洁与辽阔。

“凤实和筠得,龙苞带箨分”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竹子的果实与龙的鳞片相比较,进一步突出了竹子的珍贵与独特。接着,“伤根同柏大,剪叶异芝焚”则通过对比,表达了竹子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坚韧不屈的精神,如同柏树一般,即使被剪去叶子,也不同于芝草易燃。

“拔筱衣沾粉,连鞭藓破纹”描绘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即使在被拔起时,竹衣上仍沾满了泥土,而竹鞭处的苔藓也被破坏,形象地展示了竹子生命力的顽强。最后,“虚心宁择地,直节任离群”强调了竹子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保持其本性,不为外界所改变,象征着高尚的人格品质。

“但欲通三径,何须比万军”表达了诗人希望像竹子一样,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而不是追求外在的权势与名利。最后一句“凛然真玉立,蔓草即堪耘”以竹子的挺拔与坚韧,与周围的杂草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高洁与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更寄托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和友人陈傅道师仲司录遣兴之作

急景去不返,官游心易阑。

死生交道绝,冷暖世情看。

适俗须多可,随缘亦大难。

一年还欲尽,三界直无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沙塞松江

三江既入今安有,万化无端去莫留。

蟹蚌失波枯斥岸,蛟龙移窟见沙洲。

水穷范蠡扁舟返,海变麻姑两鬓秋。

通塞正应天数在,荷蓑持锸直堪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晓起

霜林一望极空寒,晓鼓催人觉梦残。

黄雾带晴江渺渺,劲风翻影露漙漙。

香飘引篆新添火,发密胜簪慢整冠。

藏拙懒便惟少事,兴来闲借远山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馀杭法喜院荆文公书堂文公康定中读书于此

钟山太傅起从龙,鼓动风雷指顾中。

未见图形求傅野,岂知徒步客新丰。

青鞋曾访餐芝老,白首惟馀捣药童。

藏壁故应留断简,至今山鬼恸悲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