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华亭朱孟辨篆冢诗卷

古初无毫楮,羲画何由传。

孰知文字理,已具《河图》前。

神农洎苍颉,俯仰极人天。

穗书与鸟书,创制分后先。

龟畴锡禹时,盘铭著汤年。

岐阳纪石鼓,史籀称独贤。

矫若蛟龙蟠,郁若锁钮连。

蝌蚪聿竹漆,形体因自然。

一从孔壁废,重为经籍怜。

秦相约籀古,撰次《苍颉篇》。

小篆遂名家,劲健含姿妍。

登封及诅神,金石纷雕镌。

下逮隶八分,变化如云烟。

汉经煨烬馀,文教仍敷宣。

保氏存六书,学僮才九千。

子云纂奇字,杜林解探研。

继踵非无人,意象莫能全。

伟哉许祭酒,蒐罗归简编。

堕绪赖复举,后学知相沿。

阳冰克远绍,铉锴造其玄。

近代郚与周,笔力为奔川。

复有朱茂才,好古情欲颠。

一埽世俗书,习篆忘食眠。

秦望并之罘,碧落兼新泉。

小者案间列,大者屋壁悬。

平生囊橐资,多充买碑钱。

功深学既精,齿壮志益坚。

鱼池染皆黑,铁砚磨将穿。

摹拓累万番,积藁齐人肩。

师法正在兹,什袭比蹄筌。

孙樵文自祭,智永笔忍捐。

前修不我欺,我癖犹难痊。

嵯峨细林山,上与浮云连。

譬彼汲冢书,函之瘗其巅。

聚土封若堂,劖石表为阡。

其阳绿树交,其阴书带缘。

山灵谨呵护,有名如有仙。

挥洒人间者,显晦名非偏。

宝剑贾胡发,玉押蔓草缠。

何如篆冢光,夜夜映斗躔。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明代董佐才的《题华亭朱孟辨篆冢诗卷》是一首对书法艺术尤其是篆书的赞美和敬仰之作。诗人首先追溯了汉字的起源,从伏羲的图画到《河图》中的文字原理,赞扬了神农、苍颉等古代先贤在文字创造上的贡献。他特别提到了龟甲兽骨文、盘铭、石鼓文等不同阶段的篆书形式,强调了它们的独特风格和历史价值。

诗人接着称赞了秦朝李斯的小篆,以及汉代隶书的变化,指出这些字体的传承和发展。他提到许慎、扬雄等学者对书法的搜集整理,以及阳冰、韩愈等人的进一步发扬光大。诗人对朱孟辨的篆书才华表示赞赏,他的作品不仅陈列于案头,甚至悬挂在屋壁,可见其对书法的热爱和投入。

诗中还描绘了朱孟辨为追求篆书艺术所付出的努力,如勤于临摹、研习,甚至不惜财力购买碑刻。诗人以孙樵、智永等书法家为例,表达对朱孟辨书法成就的认可,并认为他的作品具有超越时间的永恒价值,如同珍宝般熠熠生辉。

最后,诗人将朱孟辨的篆冢比喻为藏宝之地,寓意其书法作品的珍贵,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篆书艺术的痴迷,认为这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癖好。整首诗充满了对书法艺术的敬仰和对朱孟辨篆书成就的赞美,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收录诗词(3)

董佐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思亲行寄弟子通

今年八月来作客,出门倏忽日已百。

自从二十走湖海,零落天涯几岑寂。

几岑寂,重悲叹。

亲在高堂望子还,子在长途衣亦单。

准拟明年作官食君禄,归来共汝舞袖红斑斓。

天目之山去天不盈尺,使我登之徘徊望乡国。

吁嗟,胡不生羽翼?吁嗟,胡不生羽翼?

形式: 古风

过太湖

击楫中流去,西风客思催。

地吞南极尽,波撼北溟回。

鲛馆悬秋月,龙宫起夜雷。

濯缨人不见,长啸倒金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题明皇并笛图

华清宴罢卷霓裳,重立东风并海棠。

凤琯莫吹新制曲,有人乘月倚宫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

前朝书法孰为盛,苏黄米蔡得其正。

法度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与欧虞并。

宣和金书类臣稷,筋骨通神工瘦硬。

大江南来万几暇,翰墨留神纵天性。

驱驰羲献走颜柳,神游八法轻万乘。

昭回云翰飞龙章,斡旋天机挥斗柄。

长枪大剑竟何用,恢复有志还未定。

太平遗老羔羊翁,草书时时发清兴。

天资自可凌汗漫,笔力犹能造遒劲。

年来神品不可得,醉素张颠夸草圣。

残篇断简付覆缶,玉轴牙签同弃甑。

摩娑故纸叹凋落,老眼昏花犹可认。

案头我正理蠹鱼,晴日好风窗几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