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怀

扁舟东下自夷犹,胸次浑无一物留。

世味横陈如嚼蜡,人生变灭似浮沤。

休休且毕山林愿,去去空怀畎亩忧。

自念秋毫皆帝力,衔环结草若为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我乘着小船向东漂泊,心中空无一物。
世间的事物如同嚼蜡般无味,人生变化无常就像泡沫。
暂且满足于山林生活的心愿,离去时只怀有田野的忧虑。
想到自己的一切都源于帝力,如何才能报答这份恩情呢?

注释

扁舟:小船。
夷犹:悠闲自在。
胸次:心中。
浑无:完全不。
一物:任何东西。
世味:人世间的滋味。
横陈:杂乱呈现。
嚼蜡:形容无味。
变灭:变化消失。
浮沤:水面上的泡沫。
休休:罢了,暂且。
毕:完成。
山林愿:隐居山林的愿望。
去去:离去时。
畎亩:田野。
念:想到。
秋毫:极微小的事物,此处指帝力。
皆:都。
帝力:帝王的力量或恩惠。
衔环结草:古代感恩的典故,表示报答。
若为:如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的《书怀》,表达了作者乘舟东下时的心境。首句“扁舟东下自夷犹”描绘了诗人独自驾舟顺流而下的闲适与淡然,"夷犹"一词传达出他的悠然自得。接下来的“胸次浑无一物留”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空灵,似乎已将尘世纷扰抛诸脑后。

“世味横陈如嚼蜡”运用比喻,将人世间的滋味比作蜡,暗示了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和无奈,而“人生变灭似浮沤”则进一步强调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如同水上泡沫般转瞬即逝。诗人在此流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休休且毕山林愿”表达出诗人渴望归隐山林的愿望,希望能摆脱世俗的束缚,过上宁静的生活。“去去空怀畎亩忧”则透露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又心存忧虑,无法完全实现。

最后两句“自念秋毫皆帝力,衔环结草若为酬”表达了诗人对皇恩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无力报答的无奈,以“衔环结草”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想要报答却不知如何是好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的舟行经历,抒发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皇恩的感恩之情。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介卿送方竹杖以诗谢之

何必穷搜到大宛,仰山龙种出天然。

直方自得坤爻动,坚瘦宜居灵寿先。

剩喜登山扶病足,不妨倚壁伴清眠。

故人若问今无恙,不似山僧故削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水栀

谁移花本瓦盆中,怪底幽香度晓风。

白石清泉助潇洒,疏枝瘦叶缀玲珑。

晴窗坐对情无那,午枕清眠梦亦通。

小品纷敷生意足,信知人力夺天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水阁偶成二首(其二)

徙倚危楼久,无言对夕晖。

野花随处发,水鸟傍人飞。

自觉身无累,那知世有机。

何劳战蜗角,万事转头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水阁偶成二首(其一)

小阁枕横塘,荷花渡晚香。

月华秋更白,水气夜偏凉。

地僻人稀到,心閒梦亦长。

北窗聊寄傲,身世两相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