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阁

石上搆层阁,便以石为柱。

千载□栋梁,岂有□危惧。

苔壁绝人踪,虹桥横鸟路。

攀涉惬所怀,幽奇未尝遇。

迥然半空里,物象竞相助。

云外见孤峰,林端悬瀑布。

引望无不通,兹焉倍多趣。

徒□欲忘归,衣裳湿烟雾。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石头上搭建起层层楼阁,直接以石为支撑的柱子。
历经千年,这样的栋梁怎会有丝毫的危险和恐惧。
青苔覆盖的墙壁人迹罕至,如同彩虹般的桥横跨在鸟儿飞行的小径上。
攀登探索令人心满意足,这样幽深奇异的景致前所未见。
远远地悬在半空中,万物景象似乎都在竞相映衬。
云层之外显露出孤独的山峰,树林的顶端悬挂着瀑布。
放眼望去没有看不到的地方,这里比其他地方更加充满趣味。
真想留在此地忘了归去,衣裳已被蒙蒙烟雾打湿。

注释

石上:在石头上。
搆层阁:搭建多层楼阁。
便以:直接用作。
石为柱:石头作为支柱。
千载:历经千年。
□栋梁:此处可能缺失文字,应指坚固的建筑结构。
岂有:哪里会有。
□危惧:此处可能缺失文字,意为危险或恐惧。
苔壁:长满青苔的墙壁。
绝人踪:没有人来过的痕迹。
虹桥:形如彩虹的桥。
横鸟路:横跨在鸟儿飞行的路上。
攀涉:攀登,探索。
惬所怀:心中感到满足。
幽奇:幽静而奇特。
未尝遇:从未遇到过。
迥然:远远地,分明地。
半空里:在半空中。
物象:各种景物。
竞相助:仿佛在相互映衬,争奇斗艳。
云外:云层之外。
见孤峰:看见孤独的山峰。
林端:树林的顶端。
悬瀑布:悬挂着瀑布。
引望:远望,眺望。
无不通:没有看不到的地方。
兹焉:这里。
倍多趣:更加充满趣味。
徒□:此处可能缺失文字,可能意为‘我’或‘人们’。
欲忘归:想要忘记回去。
衣裳:衣服。
湿烟雾:被烟雾打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古阁的幽深景象。"石上搆层阁,便以石为柱"一句表明古阁建筑在岩石之上,以自然岩石作为支撑,这种建筑方式既显示了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也反映出他们对环境的利用能力。"千载□栋梁,岂有□危惧"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座古阁历经时光洗礼而依然坚固的赞叹之情。

接下来的"苔壁绝人踪,虹桥横鸟路"描绘了古阁周围环境的幽静和生机勃勃。"攀涉惬所怀,幽奇未尝遇"则表达了诗人在攀爬山巅、探寻幽深之处时的心境,他们对于这种未曾经历过的奇特体验感到满足。

"迥然半空里,物象竞相助"一句中,“迥然”形容景色如画,“物象竞相助”则表明山水之间的景致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美丽的境界。"云外见孤峰,林端悬瀑布"更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壮观景色,诗人在云雾缭绕中看到了孤立的高峰,以及林间挂落的瀑布。

最后,“引望无不通,兹焉倍多趣”表达了诗人通过这种环境得以心灵沟通,与自然和谐相处。"徒□欲忘归,衣裳湿烟雾"则展现出诗人在山中徜徉,不忍离去的意境,同时也描绘出了他们衣衫被山间的烟雾所濡湿的情景。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平静和精神寄托的意愿。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刘黑闼解嘲人语(其一)嘲水恶鸟

水恶,头如镰杓尾如凿,河里搦鱼无僻错。

形式: 古风

刘黑闼解嘲人语(其二)嘲骆驼

骆驼,项曲绿蹄,被他负物多。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合水县玉泉石崖刻

山脉逗飞泉,泓澄傍岩石。

乱垂寒玉筱,碎洒珍珠滴。

澄波涵万象,明镜泻天色。

有时乘月来,赏咏还自适。

形式: 古风

曲石凫

为爱水石奇,不厌湖畔行。

每登曲石凫,则有远兴生。?差半湖□,宛若龙象形。

又如琅琊台,□盘枕沧溟。

醉人入岛来,将醉强为醒。

扣船复摇棹,学歌渔父声。

呼我上酒船,更深江海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