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石凫

为爱水石奇,不厌湖畔行。

每登曲石凫,则有远兴生。?差半湖□,宛若龙象形。

又如琅琊台,□盘枕沧溟。

醉人入岛来,将醉强为醒。

扣船复摇棹,学歌渔父声。

呼我上酒船,更深江海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和心灵寄托的情景。诗人不厌其烦地漫步于湖畔,登上曲折的石凫,每次攀登都能激发远大的情怀和创作灵感。

“差半湖□”中的“□”字可能是因版本或传抄而失去的字,根据上下文语境,此处可能指的是湖水的某种特征或景象。宛转如龙象形的比喻,则生动地展现了湖光山色的迷人之美。

“又如琅琊台”中的“琅琊台”是传说中仙境之一,诗人以此为比,强调了景色之奇特。紧接着,“□盘枕沧溟”的“□”字同样可能因传抄而缺失,但从上下文推测,此处应描述的是山石的某种形态或布局,宛转盘旋,以至于枕着广阔的河流(沧溟)之意。

诗人在醉酒之后,被朋友邀请到岛上,又不得不强迫自己清醒过来。接下来的“扣船复摇棹”描写了诗人在朋友的船上,敲打着船板再次摇动船只的情景,而“学歌渔父声”则表明诗人想要学习捕鱼老人的歌声,融入大自然之中。

最后,“呼我上酒船,更深江海情”是对朋友的呼唤,让诗人登上载有美酒的船只,同时也深化了他对江海的感情。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以及对自由生活态度的向往。

这是一首充满浪漫色彩和哲理思考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更通过山水之美来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汤周山

汤周二大仙,庐此得升天。

风俗因兴庙,春秋不记年。

锦云张紫盖,琴溜泻鸣泉。

丹灶犹存鼎,仙花发故园。

形式: 五言律诗

听琴

六律铿锵间宫徵,伶伦写入梧桐尾。

七条瘦玉叩寒星,万派流泉哭纤指。

空山雨脚随云起,古木灯青啸山鬼。

田文堕泪曲未终,子规啼血哀猿死。

形式: 古风

村人学解嘲人语

绵绢,割两耳,只有面。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灵响词(其一)

此响非俗响,心知是灵仙。

不曾离耳里,高下如秋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