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临池柳

拂岸青阴合,萦堤翠色稠。

声从笛里听,影傍镜中浮。

水与柔情漾,波将舞态留。

腰肢怜楚细,眉黛学孙愁。

濯濯恒笼雾,依依讵奈秋。

堪怜张绪去,谁复拟风流。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赋得临池柳》描绘了临水而生的柳树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柳树在水边的形态与情感。

首联“拂岸青阴合,萦堤翠色稠”,描绘了柳树在岸边生长的情景,青翠的树荫紧密相连,翠绿的颜色浓密而丰富,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颔联“声从笛里听,影傍镜中浮”,通过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柳树的动态美。笛声悠扬,仿佛是柳树在轻声诉说;而柳树的倒影在水中轻轻浮动,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它的身影。

颈联“水与柔情漾,波将舞态留”,将柳树与水的关系比喻为情感的交流,水波荡漾,似乎承载着柳树的柔情;波纹中仿佛留下了柳树舞蹈的姿态,生动地表现了柳树的灵动与优雅。

尾联“腰肢怜楚细,眉黛学孙愁”,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柳树的形态与情感赋予了人的特质。柳树的腰肢细长,让人怜爱;其眉黛(指柳叶)仿佛在学习孙女的愁容,形象地表达了柳树的柔弱与哀愁。

最后两联“濯濯恒笼雾,依依讵奈秋”、“堪怜张绪去,谁复拟风流”,进一步深化了对柳树的描绘。柳树常被雾气笼罩,显得更加神秘;面对秋天的到来,柳树依依不舍,充满了哀愁。最后,诗人感叹像张绪这样的风流人物已逝去,再无人能模仿柳树的风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临池柳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情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235)

梁有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峡山飞来寺

碧流环黛壑,琪树隐珠宫。

佛影诸天近,空香下界同。

悬峰吐日月,古壁淡烟虹。

开凿元神造,飞栖叹鬼工。

云屯山欲坠,潭静水恒空。

势倚乾维外,形盘地轴东。

觉花常捧露,忍草自含风。

宝筏迷川迥,金绳慧景融。

八平明净业,七满表慈衷。

听法趋鲛女,传经侍海童。

日城虚不昧,星劫运无穷。

塔涌青冥外,轮浮色界中。

人寰三岛近,天路十洲通。

鳌岫攒雕拱,莲崖映绮栊。

冥搜情讵已,遐览意何雄。

仙客餐灵薤,羁人叹转蓬。

玉毫如可照,于此脱尘蒙。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妙高台谒苏文忠公像

长公不可作,遗像见丰标。

台接丹丘月,门临沧海潮。

一官空白首,十载为青苗。

玉简芳名纪,瑶编绮思饶。

感时真慕贾,著论每凌晁。

伊昔金莲遇,何年断梗飘。

投珠人共惜,毁璧祸难销。

旧迹嗟夷漫,荒祠更寂寥。

砌閒衰草积,牖暗暮云彯。

哀些难成调,忠魂讵可招。

丹青犹蔼蔼,松桧已萧萧。

渔火连江暗,霜钟振壑遥。

旅怀多感激,行矣寄长谣。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题横泾草堂

吴中有高士,家傍具区浔。

水石娱幽趣,图书谐素襟。

披轩山翠入,頫槛海云深。

自爱愚名谷,翛然竹作林。

兴来时命翰,宾至或弹琴。

有道还同昔,怀材谅在今。

雾深聊豹隐,风迥更鸾吟。

玉树为家宝,瑶华是国琛。

伫看朱绂贵,宁遂紫芝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送同年黄亨夫宰宣城

茂邑今为宰,春风此送行。

离筵看柳色,立马听莺声。

霄汉期勋业,风尘念友生。

把杯情独切,赠策意非轻。

此日辞燕甸,何时到楚城。

山标敬亭胜,水写宛溪清。

谢朓诗无敌,江淹赋有名。

昔贤嗟寂寞,才子继峥嵘。

制锦休声远,弹琴美政成。

天边凫舄去,日下凤书迎。

久客那堪别,临岐祇自惊。

飞腾万里志,聚散百年情。

努力崇芳绩,迟君翊圣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