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其七)

醉泛吴松,小舟谁怕东风大。旧时经过。

曾向垂虹卧。月淡霜天,今夜空清坐。还知么。

满斟高和。只有君知我。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鉴赏

这首词是南宋词人张元干的《点绛唇·醉泛吴松》。词中以醉酒泛舟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现实中的孤独感慨。

"醉泛吴松,小舟谁怕东风大" 一句,以豪迈的情趣写出乘舟于风波之中所表现出的勇敢与洒脱。这里的“吴松”指的是古代吴国的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洁的品格。“小舟”则代表着诗人自己在生活中的微小与脆弱,但面对即将到来的“东风大”,却毫无畏惧之心。这种情怀,正是词人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所保持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态度。

"旧时经过。曾向垂虹卧" 句子,则描绘出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旧时”指的是过去的岁月,“过”字则有流逝之意,表达了时间的流动性和不可逆转性。"曾向垂虹卧" 则是说在过去的某个时候,诗人曾经躺在彩虹下,享受着那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这一句通过“卧”字,增添了一种放松和自在地情趣。

接下来的 "月淡霜天,今夜空清坐" 一句,则转换了景象。"月淡霜天" 描述的是一个秋季的宁静夜晚,月色不浓,天气凉爽,带有一丝丝寒意。“今夜空清坐”则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之夜中的自得其乐和安详。

最后两句 "还知么。满斟高和。只有君知我" 中,“还知么”是对过去是否有人能理解自己的一种怀疑和无奈。“满斟高和”则是一种醉酒后的豪迈心情,词人在此刻也许只愿意与酒为伴,抒发胸臆。最后的“只有君知我”一句,则流露出一种对知音难求的哀叹,只有你能真正理解我。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诗人的饮酒、泛舟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情怀。它不仅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也透露出了一种坚韧不拔、自我安慰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其九)

水鹢风帆,两眉只解相思皱。悄然难受。教我怎唧?。

待得书来,不管归时瘦。娇痴后。是事撋就。

只这难依口。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其八)

减塑冠儿,宝钗金缕双緌结。怎教宁帖。

眼恼儿里劣。韵底人人,天与多磨折。休分说。

放灯时节。闲了花和月。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其三)

春晓轻雷,采蘋洲上清明雨。乱云遮树。

暗澹江村路。今夜归舟,绿润红香处。遥山暮。

画楼何许。唤取潮回去。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其二)

水驿凝霜,夜帆风驶潮生晓。酒醒寒悄。

枕底波声小。好去归舟,有个人风调。君行了。

此欢应少。索共梅花笑。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