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减塑冠儿,宝钗金缕双緌结。怎教宁帖。
眼恼儿里劣。韵底人人,天与多磨折。休分说。
放灯时节。闲了花和月。
此诗描绘了一幅精致的生活画面,通过对物象细腻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开篇“减塑冠儿,宝钗金缕双緌结”两句,用工整的文字描绘了一顶精致的发冠,其上装饰着宝石与金线编织而成的细腻花纹,展现了当时女性装扮的华丽与精细。
接下来的“怎教宁帖。眼恼儿里劣”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烦躁和不满,可能是对生活中某些事物或情感的不适应,表现出一种微妙的情绪变化。
紧接着,“韵底人人,天与多磨折”两句,诗人通过音乐(韵)的深处,每个人都在经历着命运的沉浮和考验,这里的“天与”可能暗示了一种宿命或是自然力量对人的影响。
最后,“休分说。放灯时节。闲了花和月”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喧嚣与纷争,选择了超然世外的态度。在特定的时节(放灯时节),诗人宁愿欣赏自然之美(花和月),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俗、寄情于景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于内心平静与外界喧嚣之间寻求平衡的心理状态。
不详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春晓轻雷,采蘋洲上清明雨。乱云遮树。
暗澹江村路。今夜归舟,绿润红香处。遥山暮。
画楼何许。唤取潮回去。
水驿凝霜,夜帆风驶潮生晓。酒醒寒悄。
枕底波声小。好去归舟,有个人风调。君行了。
此欢应少。索共梅花笑。
嵩洛云烟,间生真相耆英裔。要知鲐背。
难老中和气。报道玉堂,已草调元制。华夷喜。
绣裳貂珥。便向东山起。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