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其八)

减塑冠儿,宝钗金缕双緌结。怎教宁帖。

眼恼儿里劣。韵底人人,天与多磨折。休分说。

放灯时节。闲了花和月。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翻译

减塑的装饰品冠儿,上面镶嵌着金线编成的双穗。怎么才能让它安静下来。
眼神中流露出不满,命运似乎总在捉弄人。每个人都有许多磨难。别再说了。
元宵节放灯的时候,花儿和月亮都显得格外悠闲。

注释

减塑冠儿:形容一种装饰品,可能指用环保材料制成的简单头饰。
宝钗:古代女子头上的钗子。
金缕:用金丝编织的装饰。
緌结:系在一起的穗状装饰。
宁帖:安宁、平静,这里指装饰品让人感到不安。
眼恼儿里劣:眼神中透露出不满或烦躁。
韵底人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韵律,暗示命运的起伏不定。
天与多磨折:命运给予的诸多挫折。
休分说:不必再说,不要再提。
放灯时节:指元宵节,有放灯笼的传统习俗。
闲了花和月:形容花儿和月亮在节日氛围中显得宁静而美丽。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精致的生活画面,通过对物象细腻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开篇“减塑冠儿,宝钗金缕双緌结”两句,用工整的文字描绘了一顶精致的发冠,其上装饰着宝石与金线编织而成的细腻花纹,展现了当时女性装扮的华丽与精细。

接下来的“怎教宁帖。眼恼儿里劣”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烦躁和不满,可能是对生活中某些事物或情感的不适应,表现出一种微妙的情绪变化。

紧接着,“韵底人人,天与多磨折”两句,诗人通过音乐(韵)的深处,每个人都在经历着命运的沉浮和考验,这里的“天与”可能暗示了一种宿命或是自然力量对人的影响。

最后,“休分说。放灯时节。闲了花和月”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喧嚣与纷争,选择了超然世外的态度。在特定的时节(放灯时节),诗人宁愿欣赏自然之美(花和月),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俗、寄情于景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于内心平静与外界喧嚣之间寻求平衡的心理状态。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其三)

春晓轻雷,采蘋洲上清明雨。乱云遮树。

暗澹江村路。今夜归舟,绿润红香处。遥山暮。

画楼何许。唤取潮回去。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其二)

水驿凝霜,夜帆风驶潮生晓。酒醒寒悄。

枕底波声小。好去归舟,有个人风调。君行了。

此欢应少。索共梅花笑。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其五)生朝

嵩洛云烟,间生真相耆英裔。要知鲐背。

难老中和气。报道玉堂,已草调元制。华夷喜。

绣裳貂珥。便向东山起。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其六)呈洛滨、筠溪二老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