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

间世生贤宰,同心奉至尊。

功高开北第,机静灌中园。

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

窗闻汉宫漏,家识杜陵源。

献替常焚藁,优闲独对萱。

花香逐荀令,草色对王孙。

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

江湖难自退,明主托元元。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翻译

在世间诞生了一位贤能的官员,他一心侍奉最高统治者。
他的功劳显赫,如同在北方府邸开启新篇,行事低调却影响深远。
他在朝中如同蝉鸣般声名显赫,回家后则避开骑士的喧嚣。
夜晚,窗边听到汉宫的漏壶滴水声,心中怀念起杜陵的故乡。
他常常焚烧奏章,闲暇时独自面对萱草,享受宁静。
花香如荀令般飘逸,草色似王孙般宜人。
他拥有自己的庭院,期待有人来打扫,以示欢迎。
虽然身处江湖,但他难以自我隐退,因为明主寄予厚望于百姓。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的作品,名称为《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赞颂某位高官(可能指的是杜佑,即“杜相公”)的新居,并通过对其住宅环境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

首句“间世生贤宰,同心奉至尊”,点出了诗中所赞颂的人物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位官员的崇高敬意。

接下来的几句:“功高开北第,机静灌中园。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描绘了这个官员宅邸的宏伟与宁静,通过“功高”来暗示其地位之高,而“北第”、“中园”则是对其居所宏大和环境美好的形容。蝉冠影和骑士喧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描绘出宅邸的活跃与繁华。

随后的句子:“窗闻汉宫漏,家识杜陵源。”则通过“汉宫”和“杜陵”这两个历史文化符号,进一步强调了诗中宅邸的非凡。这里的“汉宫漏”可能指的是时间的流逝,而“杜陵源”则是对宅邸所在地理环境的描绘。

“献替常焚藁,优闲独对萱。”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位官员宅邸生活的向往和羡慕之情。通过“献替”来表示不断更迭的祭祀活动,以及“焚藁”的虔诚行为,展现出官员在精神上的追求与修为。

接下来的几句:“花香逐荀令,草色对王孙。”则是对宅邸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花香”、“草色”和“王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高官生活环境的赞美。

最后,“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江湖难自退,明主托元元。”这几句则是对宅邸所在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对居住者身份的强调。通过“有地”、“先开阁”来强调这个地方的特殊意义,而“何人不扫门”则表达了无论谁来到这里都无法抗拒其吸引力。最后两句,则是对这位官员未来的期许,希望他能够得到明主的信任和重用。

整首诗通过对宅邸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居住者地位与生活的赞颂,展现了作者对于高官生活的向往和尊崇,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本身对于仕途成功者的渴望。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奉和赵给事使君留赠李婺州舍人兼谢舍人别驾之什

便道访情亲,东方千骑尘。

禁深分直夜,地远独行春。

绛阙辞明主,沧洲识近臣。

云山随候吏,鸡犬逐归人。

庭顾婆娑老,邦传蔽芾新。

玄晖翻佐理,闻到郡斋频。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奉饯元侍郎加豫章采访兼赐章服

任重兼乌府,时平偃豹韬。

澄清湘水变,分别楚山高。

花对彤襜发,霜和白雪操。

黄金装旧马,青草换新袍。

岭暗猿啼月,江寒鹭映涛。

豫章生宇下,无使翳篷蒿。

形式: 排律 押[豪]韵

奉饯郎中四兄罢馀杭太守承恩加侍御史充行军司马赴汝南行营

星使三江上,天波万里通。

权分金节重,恩借铁冠雄。

梅吹前军发,棠阴旧府空。

残春锦障外,初日羽旗东。

岸柳遮浮鹢,江花隔避骢。

离心在何处,芳草满吴宫。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奉送从兄罢官之淮南

何事浮溟渤,元戎弃镆铘。

渔竿吾道在,鸥鸟世情赊。

玄发他乡换,沧洲此路遐。

溯沿随桂楫,醒醉任松华。

离别谁堪道,艰危更可嗟。

兵锋摇海内,王命隔天涯。

钟漏移长乐,衣冠接永嘉。

还当拂氛祲,那复卧云霞。

溪路漫冈转,夕阳归鸟斜。

万艘江县郭,一树海人家。

挥袂看朱绂,扬帆指白沙。

春风独回首,愁思极如麻。

形式: 排律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