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哭

棘针生狞义路闲,野泉相吊声潺潺。

哀哉异教溺颓俗,淳源一去何时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翻译

荆棘丛中生长着凶猛的刺,道路上显得格外宁静。
野外的泉水独自低语,发出潺潺的哀鸣。

注释

棘针:形容荆棘丛生,带刺的植物。
狞:凶猛、狰狞,形容棘针的尖锐和气势。
义路闲:道路上显得宁静,可能指人迹罕至。
野泉:野外的泉水。
相吊:相互慰藉,这里指泉水的悲鸣仿佛在安慰自己。
潺潺:流水声,形容泉水声音轻柔而连续。
哀哉:悲哀啊,表示感叹。
异教:指非主流或异端的信仰。
溺颓俗:沉溺于颓废的习俗,指社会风气的败坏。
淳源:淳朴的源头,比喻优良的传统或道德基础。
一去:一旦消失。
何时还:什么时候还能恢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孤寂的自然景象和深沉的文化哀思。"棘针生狞义路闲"一句,通过对荆棘丛生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荒凉、无人问津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内心的痛苦和迷茫,如同遍布在废弃道路旁的荆棘。

"野泉相吊声潺潺"则继续深化这一意境,山野间泉水流淌的声音,被比喻为哀伤的哭泣,这不仅是对自然之声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接下来的"哀哉异教溺颓俗"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文化传统的失落感到的忧虑。"异教"可能指的是非正统的信仰或思想,而"溺颓俗"则是说这些错误的观念已经渗透到民间习俗之中,显然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批评。

最后"淳源一去何时还"则表达了对于纯正文化根源失落的深切忧虑。"淳源"指的是纯净的、原始的文化渊源,而"一去何时还"则是在问,这些已经流逝的文化精髓,是否能够再次被发现和恢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于文化失落、社会异变的深切忧虑,以及个人内心的悲凉和孤寂。

收录诗词(28)

刘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入蜀

望空问真宰,此路为谁开。

峡色侵天去,江声滚地来。

孔明深有意,钟会亦何才。

信此非人事,悲歌付一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自问

自问彭城子,何人授汝颠。

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

断剑徒劳匣,枯琴无复弦。

相逢不多合,赖是向林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塞上逢卢仝

直到桑乾北,逢君夜不眠。

上楼腰脚健,怀土眼睛穿。

斗柄寒垂地,河流冻彻天。

羁魂泣相向,何事有诗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与孟东野

寒衣草木皮,饥饭葵藿根。

不为孟夫子,岂识市井门。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