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棘针生狞义路闲,野泉相吊声潺潺。
哀哉异教溺颓俗,淳源一去何时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孤寂的自然景象和深沉的文化哀思。"棘针生狞义路闲"一句,通过对荆棘丛生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荒凉、无人问津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内心的痛苦和迷茫,如同遍布在废弃道路旁的荆棘。
"野泉相吊声潺潺"则继续深化这一意境,山野间泉水流淌的声音,被比喻为哀伤的哭泣,这不仅是对自然之声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接下来的"哀哉异教溺颓俗"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文化传统的失落感到的忧虑。"异教"可能指的是非正统的信仰或思想,而"溺颓俗"则是说这些错误的观念已经渗透到民间习俗之中,显然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批评。
最后"淳源一去何时还"则表达了对于纯正文化根源失落的深切忧虑。"淳源"指的是纯净的、原始的文化渊源,而"一去何时还"则是在问,这些已经流逝的文化精髓,是否能够再次被发现和恢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于文化失落、社会异变的深切忧虑,以及个人内心的悲凉和孤寂。
不详
望空问真宰,此路为谁开。
峡色侵天去,江声滚地来。
孔明深有意,钟会亦何才。
信此非人事,悲歌付一杯。
自问彭城子,何人授汝颠。
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
断剑徒劳匣,枯琴无复弦。
相逢不多合,赖是向林泉。
直到桑乾北,逢君夜不眠。
上楼腰脚健,怀土眼睛穿。
斗柄寒垂地,河流冻彻天。
羁魂泣相向,何事有诗篇。
寒衣草木皮,饥饭葵藿根。
不为孟夫子,岂识市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