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林倅

元是清都紫府仙,出为名世应半千。

发矢两科俱中的,英名烜赫斗横天。

鄞水富沙典芹泮,黜浮崇雅文风焕。

沙阳之政宽而明,吏不忍欺民不玩。

双飞凫舄造皇州,三台八座俱挽留。

辞荣避宠姑别驾,恬退高节前无俦。

千里提封勤赞理,恕以待人严律己。

一轮秋月照无私,百尺春潭清见底。

须知作善天降祥,俾耆而艾寿而臧。

萱闱朱颜映苍鬓,诜诜兰玉如鸾翔。

匪伊丹诏日边至,策足乌台陟端揆。

年年衮绣舞莱衣,瑶池屡献蟠桃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应龙的作品,名为《赠林倅》。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颂扬友人高尚品格和政绩的诗歌。

首先,“元是清都紫府仙”一句,借用神话传说中的“紫府仙”来形容受赠者的高洁品性,表明其如同仙界之主,超凡脱俗。接着,“出为名世应半千”则指出自世代名门,预示其将会有五百年才能出现的杰出才华。

“发矢两科俱中的,英名烜赫斗横天”中,“发矢”意指射箭,“两科”可能指考选或科举,表明受赠者在文武双全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其英名和声望如同星辰般璀璨。

“鄞水富沙典芹泮,黜浮崇雅文风焕”一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赞美受赠者治理下的地方政绩,使得沙洲丰饶、文化教育兴盛。

接下来的“沙阳之政宽而明,吏不忍欺民不玩”则直接点出受赠者的政治清明,不仅宽厚且公正,官员也不敢欺骗百姓,表现了其廉洁自守的高标准。

至于“双飞凫舄造皇州,三台八座俱挽留”则可能是借用传说中的凤凰来比喻受赠者在政治或学术上的成就,如同建造神话中的仙境,吸引各方英才。

“辞荣避宠姑别驾,恬退高节前无俦”表达了受赠者的谦逊和高尚品德,不图名利,宁愿隐退保持自己的操守,无人能及。

以下的“千里提封勤赞理,恕以待人严律己”则进一步强调其治国理念,即便是对远方之地也要关心民生,同时对自己要求极高,以身作则。

“一轮秋月照无私,百尺春潭清见底”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形容受赠者的公正无私和心胸开阔,如同明亮的秋夜之月能照亮万物,无隐私可言;又如深泉清澈见底,表明其心思纯净。

“须知作善天降祥,俾耆而艾寿而臧”则劝诫受赠者要知道行善积德,上天自会降福,使寿命延长且幸福安康。

最后,“萱闱朱颜映苍鬓,诜诜兰玉如鸾翔”中“萱闱”意指古时的书院或学堂,“朱颜”则是受赠者的谦称,通过对其容貌和气质的描绘来赞美其学问渊博,如同兰玉一般珍贵,其人品修养如鸾鸟般飞翔。

“匪伊丹诏日边至,策足乌台陟端揆”则可能是指受赠者在仕途上的迅速升迁,或许是在赞美其学识渊博,如同古代帝王颁布的丹书圣旨般珍贵。

“年年衮绣舞莱衣,瑶池屡献蟠桃瑞”则通过对时光流转与祥瑞事物的描写来表达受赠者每年都能获得荣誉和吉祥如同穿着华美服饰一般,每次在瑶池(仙境之地)都能得到蟠桃(长生不老之果)的礼遇。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神话传说、以及受赠者的品德和政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敬意和赞美。

收录诗词(67)

许应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韩倅

凤城久矣钦韩公,华胄重来振祖风。

关决藩条明且恕,待人接物春融融。

散为和气遍南土,雨顺年丰民按堵。

海沂虽喜赖王祥,骥足治中难久驻。

向来文惠倅瀛洲,藉藉声名动冕旒。

愿君凌厉绍前美,南涧事业当同休。

于今且庆生申旦,敬爇瓣香祈鹤算。

中秋节近月婵娟,正好平分通夕宴。

君家自有旧毡青,合上星辰听履声。

明年此会知何处,宣劝黄封下帝廷。

形式: 古风

系冠船蓬自戏

竹皮狗尾粗斓斑,神虎门前兴已阑。

每恨误身诚可溺,殆将苴履不须弹。

数茎渐觉胜簪怯,一免当知复冠难。

柱后惠文非所志,宁从子夏学酸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姚令威春晚即事

卧看游丝媚远天,起寻幽径却茫然。

句成落絮飞花里,心在残霞夕照边。

无复双鱼传尺素,空馀宝瑟思华年。

老来情味人应笑,白首伤春只醉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架壁

架壁珍藏万古书,世间清绝在吾庐。

绿瓶香破分家酿,曲圃云开剪露蔬。

白日渐随秋意短,故人尽向老来疏。

今年种得回峰菊,乱点东篱玉不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