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溪

古调不复作,清流空自清。

荒台馀藓迹,曲涧尚琴声。

谁是知音者,同深吊古情。

好凭双赤鲤,为我寄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琴溪》由清代诗人陈熙治所作,通过描绘琴溪的景象,表达了对古风不再的感慨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深深叹息。

首句“古调不复作”,点明了主题——古风的消逝。这里的“古调”不仅指音乐的旋律,更象征着传统与文化的精髓。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传统的韵味和精神似乎已不再被人们所创作或传承,流露出一种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哀愁。

接着,“清流空自清”一句,以水的清澈自喻,暗示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尽管环境依然纯净美好,但缺少了与之相匹配的精神内涵,显得有些孤寂和落寞。这里的“清流”既是自然界的水流,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荒台馀藓迹,曲涧尚琴声”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琴溪周围的景象。荒废的台地上长满了青苔,象征着往日繁华的遗迹;而弯曲的山涧中,还能听到琴声回响,这琴声或许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或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交融,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谁是知音者,同深吊古情”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寻的感慨。在这样一个时代,能够理解并共鸣于这种对古风的怀念之情的人,恐怕已经不多。这句话既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流露出了一种孤独感。

最后,“好凭双赤鲤,为我寄平生”一句,以传说中的赤鲤作为载体,寄托了诗人想要将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传递出去的愿望。赤鲤在这里象征着使者或信使,通过它们,诗人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心声传达给远方的知音,或是后人,以此延续那份对古风的追忆与敬仰。

整体而言,《琴溪》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眷恋以及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美感,也富含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49)

陈熙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鼓山观水碓

空山鸣石鼓,圣水接茶溪。

涧曲众流集,云间一杵低。

风泉閒清听,邻火隔幽栖。

我本忘机者,寻幽一杖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考坑

猎猎西风飐酒旗,几家山市隐云湄。

地多林木知名节,室有蒿莱慨乱离。

迎面奇峰随路转,破空飞瀑挟云驰。

冯唐遗宅凭谁问,漫剔苔痕读古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三溪

何年巨斧神丁擘,遗节还看此日留。

一水潆洄通地脉,两山旋转界溪流。

危坡徙倚羊肠险,曲径斜通鸟道幽。

有客高歌振林木,半空黄叶下清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度翠岭

青峭摩空势不平,好山无数总难名。

路从流水声中转,人向长松顶上行。

叠石崎岖嵌虎迹,仙云缥缈落鸡声。

此身便拟淩风去,手把芙蓉朝玉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