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极所作的《大唐》,以历史的角度描绘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首句“仁义晋阳主”暗指唐初李渊在晋阳起兵,凭借仁义之名建立基业;“神功致太平”赞扬了李唐开国君主的丰功伟绩和带来的盛世安宁。
然而,接下来的诗句揭示了唐朝后期的问题:“子孙承事业,妇寺窃权衡。”这表明皇室子孙未能妥善继承祖业,后宫中的妃嫔和宦官逐渐掌握了朝廷的实权,暗示了政治腐败的现象。
“府卫兵先坏,租庸调不行”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军队力量削弱,国家税收制度也无法正常运行。这些因素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最后两句“未几三百载,逆贼入宫城”总结了唐朝的结局,指出从盛世到衰败仅仅过了数百年,叛乱者就攻入了皇宫,象征着唐朝的灭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叙事的方式,寓言性地批评了唐朝晚期的统治失策,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