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隐士段庭

人生何多谋,常苦饥寒侵。

裘完甑有炊,于世澹无心。

筑室清涧曲,窈窕幽径深。

闭门长松下,岁无车马音。

古书束高阁,兀然遗屦簪。

悠悠不记年,日月徒光阴。

儿童城市还,得酒或自斟。

隐几望南山,閒云起孤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人生有多少计策,常常苦于饥饿寒冷的侵袭。
虽然衣物充足食物煮熟,但对世间纷扰已无心关注。
在清溪旁建屋,小路深远而曲折幽静。
我常常在松树下闭门独处,听不见车马喧嚣。
古老的书籍堆置在阁楼上,我独自坐着,连鞋子和发簪都忘了戴。
岁月悠悠,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只有日月交替,光阴虚度。
当孩子们回到城市,偶尔我会自己斟酒喝。
倚着几案远望南山,悠闲的云朵在孤独的山峰上飘荡。

注释

人生:生活。
多谋:许多计策。
苦:受苦。
饥寒:饥饿和寒冷。
侵:侵袭。
甑:古代炊具。
澹:淡泊。
无心:不关心。
筑室:建造房屋。
清涧曲:清澈溪流旁。
窈窕:幽深。
车马音:车马声。
古书:古籍。
束:堆放。
兀然:孤独的样子。
遗屦簪:忘记佩戴鞋子和发簪。
悠悠:漫长。
记年:记得年份。
徒:白白地。
城市还:孩子们返回城市。
得酒:能获得酒。
自斟:自己斟酒。
南山:南山。
孤岑:孤独的山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淡泊。开篇“人生何多谋,常苦饥寒侵”表达了对世俗纷争和物质欲望的不屑,一种超脱尘世的态度。“裘完甑有炊,于世澹无心”则写出了隐逸生活中的温馨与满足,以及对外界事务的漠然。

“筑室清涧曲,窈窕幽径深”描绘了隐逸所居之地的美丽和宁静,而“闭门长松下,岁无车马音”则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中的孤独与安静,以及对世俗交往的疏远。

诗中还提到了书籍“古书束高阁,兀然遗屦簪”,显示出隐逸的文化修养和对知识的珍视。时间的流逝在“悠悠不记年,日月徒光阴”中得以体现,一种超越世俗时光观念的淡定。

最后,“儿童城市还,得酒或自斟”描写了隐逸生活中的简单乐趣,而“隐几望南山,閒云起孤岑”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寄托。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自在悠然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野蚕

野蚕缘桑自成茧,群儿采茧残桑枝。

明年家蚕黑蚁出,田中桑死蚕忍饥。

野茧更采不满筥,家蚁岁生无尽时。

翁乎驱儿无残桑,叶长蚕成长有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雪中观梅花

破萼江梅争初吐,汉宫妙香闻百步。

耐寒蛱蝶何自来,绕花翩翩那忍去。

幽芳不载蔚宗谱,绝俗韵高吾最许。

直疑滕王百幅图,淡墨濡毫添老树。

冷蕊疏枝整复斜,倚杖时时暗香度。

惜无璧月悬中天,令渠交光映当户。

莫作桓伊一笛风,要看冰姿娇挟曙。

形式: 古风

寒泉亭

孤亭结架开岩扃,山深气偏冬常侵。

惊浪一溪喷飞雪,阴檐五月垂坚冰。

长风不断响空峡,崩石欲落缠巨藤。

三伏火云愁病暍,投鞭知有几人登。

形式: 七言律诗

暑中即事

挂壁清羸金粟像,映窗性相净名经。

门前野水流绕舍,雨后绿槐阴满庭。

凉簟醒心须稍健,好风吹鬓欲重青。

此间真境谁宜到,更有珍茶一种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