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猷知府给事宠寄道中阻雨之什忧时悯农有古良二千石之风感叹次韵(其一)

老农麦熟还忍饥,蚕妇见丝翻泪垂。

耕田辛苦竟何补,长安游手多轻肥。

良牧忧晴复忧雨,咄咄书空应自语。

皇天于物无偏颇,不须怨嗟梅雨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宋代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农民的苦难生活。诗人李光以“子猷知府给事”这一身份,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农民疾苦的同情。

首句“老农麦熟还忍饥”,描绘了老农在收获小麦后仍面临饥饿的现实,揭示了当时农业生产的艰难与农民生活的困苦。接着,“蚕妇见丝翻泪垂”,通过蚕妇见到蚕丝而流泪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农民在经济上的挣扎和无奈。

“耕田辛苦竟何补”,表达了农民辛勤耕作却难以改善生活状况的感慨。“长安游手多轻肥”,则对比了京城中无所事事之人过着富裕的生活,与农民的辛劳形成鲜明对照,凸显了社会的不公。

“良牧忧晴复忧雨”,体现了地方官员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担忧,他们既要担心干旱,又要担心雨水过多,反映了治理者的责任与挑战。“咄咄书空应自语”,形象地描绘了官员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最后,“皇天于物无偏颇,不须怨嗟梅雨多”,诗人在此呼吁,自然对万物并无偏私,不应因梅雨过多而抱怨,暗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层反思,以及对改变现状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子猷知府给事宠寄道中阻雨之什忧时悯农有古良二千石之风感叹次韵(其二)

赤子既迫寒且饥,异时严警如边垂。

弃捐沟壑死锋镝,有如秦越视瘠肥。

公来随车霈灵雨,织妇耕农闻好语。

爱民戢吏政不苛,兵兴敢避科徭多。

形式: 古风

坐忘吟

我闻天台坐忘仙,清虚石壁留真诠。

长生要妙止一篇,林间宴坐心超然。

壁观无异达磨禅,系念一处离葛缠。

真人秘语岂浪传,谷神玄牝常绵绵。

咽津纳息归丹田,溯流直上朝泥丸。

下灌舌底生玉泉,身轻超脱如蜕蝉。

御风骑气追偓佺,神游八极俯仰间。

度人济物功行圆,要看白日见青天。

形式: 古风

短歌赠柯山祝道人

年来忧患老病缠,独寝一室方萧然。

道人顾我笑且怜,赠以一粒金华丹。

彤霞入腹气熻赫,紫焰照日光斑斓。

寸田温温起真火,尾闾历历朝泥丸。

道人年少游贤关,曳裾躧履公卿间。

宣和天子崇神仙,近臣荐引登金銮。

造膝一语开天颜,羽衣缥缈黄其冠。

吴筠虽尝入禁掖,稚川终隐罗浮山。

荆棘扫尽梨枣熟,汞铅九转龙虎蟠。

一裘百衲聊卒岁,斗酒满引冰雪寒。

朅来镡津施丹剂,应病与药俱轻安。

度人济世功行圆,超脱滓秽犹蜕蝉。

形式: 古风

良弼使君寄梅花翌日曹宪仲约偶成长句

北归已度梅花岭,洗尽瘴尘愁欲醒。

一枝何处最奇绝,镜里形容水中影。

西湖处士语已妙,东坡先生句尤警。

三篇自可追少陵,一赋谁复传宋璟。

老人新从海外归,枕冷灯清愁夜永。

使君怜我老无伴,折赠欲令娱晚境。

夜寒相对默无言,耿耿此心如古井。

主人皓首自能歌,倒载花前拚酩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