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常邑诸耆老为建惺庵弟生祠复有啧啧以善政告予者答之

大君即吾父,百姓为吾儿。

天下本一家,爱敬无二歧。

尽心尽吾职,岂敢他求知。

吾祖耕鹿门,颇识民之依。

愿推衣与食,忍见啼寒饥。

虽有尧舜心,敢谓无其咨。

偏反常棣华,愧乏甘棠枝。

昔予忝京兆,民乃留生祠。

惺弟按全浙,生祠重见之。

兹予过常邑,行道传口碑。

见予问同姓,述旧喜以悲。

不有按治良,何以安流移。

为建长生位,以系吾民思。

徐氏实倡义,民心同秉彝。

民风足徵厚,岂以笑貌私。

寄谢诸父老,种德弘镃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庞嵩的诗《闻常邑诸耆老为建惺庵弟生祠复有啧啧以善政告予者答之》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诗中,庞嵩将君王比喻为父亲,百姓视为子民,强调了天下一家的观念,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他提到祖先的农耕生活,深知民众依赖,表达出愿意无私奉献的愿望,即使有尧舜般的仁心,也期待听取民众的意见。

诗中提到的“惺庵弟”可能是指诗人的一位兄弟,他在治理浙江时受到百姓的爱戴,以至于在去世后仍有生祠。诗人路过常邑,听到百姓赞誉他的弟弟的善政,深感欣慰,同时也意识到良好的治理是维系人民安定的关键。他赞扬徐氏家族倡导正义,百姓淳朴,风气浓厚,不因个人喜好而偏私。

最后,诗人向父老们致谢,并表示将以他们的美德为基础,继续弘扬善行。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作为官员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对公正治理的追求。

收录诗词(679)

庞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嘉靖十三年举人。二十三年官应天通判,进治中,屡摄尹事,治堤筑防,平反冤狱,多有善政。迁南京刑部员外郎,进郎中,又迁曲靖知府,以老罢,年仅五十。早年从学于王守仁,讲学罗浮山,学者称弼唐先生。在官常集诸生相与讲习。后复从湛若水游。有《刑曹志》

  • 字:振卿
  • 籍贯:广东南海

相关古诗词

答问学

大化旋元根,无声亦无臭。

时行自物生,处处春光漏。

人心曷睹闻,岂以形迹觏。

一实殊万分,瀰漫遍宇宙。

云无亦无无,云有宁有有。

虚实动静间,寂感相参透。

来也以此生,归也以此复。

但保勿自亏,岂能强增凑。

月窟通天根,时复倏时姤。

盈虚本无常,此理原不朽。

云胡一偏者,强向玄关叩。

触处固跃如,冥心更何究。

婴儿吾自存,坎离每相遘。

若自煮空铛,于何问火候。

老子固犹龙,学之恐差谬。

孔圣真时中,天地等高厚。

形式: 古风

赠惺庵弟巡抚福建

予本樗栎资,早遂归林壑。

爰结同心盟,天关亦足乐。

独抱匡时忧,俯仰将谁托。

抗宗有奇英,楼前韡花萼。

始聘百里车,渐展骐骝脚。

四省肃埋轮,清风动山岳。

节钺齐扬间,直驰九边角。

岂翳独贤劳,养器需盘错。

今朝重出门,八闽再挥霍。

且慰苍生谣,伫看登台阁。

形式: 古风

送曾簿三首(其一)

曾公来几年,相见时亦稀。

今归云何许,问民民不知。

持以问庠序,庠序交赞之。

谓公待士礼,谓公爱民慈。

明明秉素质,可以民不欺。

形式: 古风

送曾簿三首(其二)

吾邑有令长,兼庶政庶狱。

职本粮储司,钱粮非吾属。

才本听断能,民词匪吾鞠。

官清有馀閒,艺圃课诸仆。

薪俸或缺时,易蔬以自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