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

溪水东流去,何时合大江。

岂无双鲤鱼,附书还故乡。

不忧溪水迟,所恨垄坂长。

临流一叹息,四顾山苍苍。

形式: 古风

翻译

溪水向东缓缓流,何时才能汇入长江。
难道没有那双鲤鱼,能带信回到我家乡。
我不担心溪水行程慢,只遗憾山路崎岖漫长。
面对流水我轻叹一声,环顾四周只见群山苍茫。

注释

溪水:比喻时光或思绪。
东流去:形容水流方向。
合:汇合。
大江:这里指长江,中国的著名河流。
岂无:难道没有。
双鲤鱼:古代常用来象征书信,因为古人有以鱼腹藏书的传统。
附书:携带书信。
故乡:家乡。
不忧:不担心。
溪水迟:形容溪水流动缓慢。
所恨:遗憾的是。
垄坂长:形容山路坡度大且长。
临流:面对流水。
叹息:感慨或哀叹。
四顾:环顾四周。
山苍苍:形容山色深沉,广阔无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乡的情感。开篇“溪水东流去,何时合大江”两句,从自然景观切入,溪水向东流淌,最终汇入宽广的大江,这里象征着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渴望和追寻。紧接着,“岂无双鲤鱼,附书还故乡”表达了诗人通过溪水中的鲤鱼作为媒介,将自己的思念托付给它们,希望它们能将自己的心意带回故土。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信鸽、鱼等动物传递信息的想象。

然而,“不忧溪水迟,所恨垄坂长”两句转折,表达了对归途难行的无奈。溪水虽然缓慢,但诗人并不担心,而是感到烦恼的是连绵不断的道路和高低不平的地势,这些都是返回故乡的障碍。

最后,“临流一叹息,四顾山苍苍”两句,诗人站在溪水边上,一声深长的叹息,环顾四周,那连绵的山峦都笼罩在一片苍苍的绿色之中,这里的景色和情感交织,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也有对归乡之路的无尽思念。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溪水、鲤鱼、大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怀乡之情,以及面对归途时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无奈。同时,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也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底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驽马固多肉,元鹤原骨轻。

以彼栈豆意,方此云霄情。

汨汨世纷远,萧萧中虑盈。

将寻包道士,一问升天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翟方进

相君事郡当少时,见谓迟钝遭谩欺。

一从蔡叟问所适,羁游万里来京师。

从冯老姥织屦卖,学问声名从此大。

胡常初毁更见誉,一日超升登掾宰。

男儿立身要自励,旬岁连摧两司隶。

薛公视遇不敢轻,果见登迁居相位。

徒知得意快恩雠,峻文未肯持平例。

九卿先达故郡归,红阳贵倨犹夺气。

忽闻当坐定陵事,惭惧乞骸更见慰。

深穷党友图自安,十有九人同免官。

得君万事无不可,解使众丑成妖娴。

一朝天文示变异,李寻奏记翩然至。

养牛尊酒天上来,万岁之期何可避。

使人致命忽驰去,半道尚书言物故。

十年宠贵一日空,徒见缟衣蒙槛柱。

谁云盖棺事则已,下流众怨何能止。

芋魁饭豆亦云足,至今鸿隙歌鸿鹄。

形式: 古风

蔓菁花诗

游丝百尺如堪挽,小虫群飞欣日暖。

蒿莱满地不见春,唯有蔓菁迷病眼。

无复陵陂间碎金,青苔漫想玄都观。

今朝幸值天无风,飞来雌蝶畏雄蜂。

村中女儿将插鬓,不信河阳万树红。

幽人惜春春已远,把酒属君君自遣,蔓菁开花犹烂熳。

君不见西园桃李能几时,此辈天教擅春晚。

形式: 古风

题石井

精蓝负东岑,奇石护山麓。

嵁岩如车轮,一镜方黛蓄。

沉沉不动容,澹瀩立山木。

日射翠气浮,游鳞翻寸玉。

泉边群石润,净映僧房绿。

庐阜势相高,鱼龙争起伏。

奇章昔好此,忽弃不见录。

青丛晚花明,涧草幽气馥。

树深春去远,景至夏方燠。

此地风长清,萧萧似秋肃。

南来眇万里,云峤几经目。

安知绝世境,在此近山腹。

超遥轻前游,慷慨谢双足。

向非来远客,所见信局趣。

宁非造物意,设此慰羁束。

人世足埃氛,山林有高躅。

何当襆被来,共此岩下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