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卢使君赴夔州

铙管随旌旆,高秋远上巴。

白波连雾雨,青壁断蒹葭。

凭几双童静,登楼万井斜。

政成知变俗,当应画轮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军乐队伴随着旗帜行进,在深秋时节向远方的巴地进发。
白色的浪花连着蒙蒙的雾气和雨水,青色的崖壁切断了丛生的芦苇。
倚靠案几的两个孩童安静下来,登上高楼看到众多井字形的市井呈斜线分布。
政治清明知道习俗会改变,应当会有绘有车轮的华丽车子(象征地方的繁荣)到来。

注释

铙管:古代的一种铜管乐器,常用于军事或仪仗活动中。
旌旆:旌旗,古代旗帜的总称,这里指军队或仪仗队。
巴:古地名,今四川东部一带。
白波:形容江河上的白色浪花。
雾雨:形容细雨如雾。
青壁:青色的山崖或墙壁。
蒹葭:未长成的芦苇。
凭几:依靠着案几,形容悠闲或静思的状态。
双童:这里指两个孩童,可能象征宁静平和的场景。
万井:古代以八家为一井,万井形容众多的居民区。
政成:政治清明,政绩显著。
变俗:改变风俗,改善民风。
画轮车:装饰华丽的车子,常用来象征贵族或官员的出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别离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铙管随旌旆,高秋远上巴”中的“铙管”指的是官府中用于传递命令的声音,“旌旆”则是古代军队中的旗帜,这两样东西在这里象征着权威与使命的传达,而“高秋”则给人以深远的感觉,通过对“巴”地形的描绘,展现了送别之情。

接着,“白波连雾雨,青壁断蒹葭”中的“白波”和“雾雨”营造了一种朦胧的氛围,而“青壁”则可能是指某一建筑物的墙壁,通过对它被野草“蒹葭”所覆盖的描写,传达出时间流逝、物是人非之感。

在“凭几双童静,登楼万井斜”的句子中,“凭几”意味着倚靠在桌案上,而“双童静”则可能指的是两位孩童的安静,这与“登楼万井斜”的壮阔场面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空间内的人物活动。

最后,“政成知变俗,当应画轮车”中的“政成”暗示着政治上的成功和稳定,而“知变俗”则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习俗也会随之改变;“当应”意味着适应当时的情况,“画轮车”或许象征着某种技术或设施的发展,这里的“车”可能指的是运输工具,也可能隐喻着社会变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事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离别之情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165)

司空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此从《新唐书》),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唐时广平府辖区为现在的广平县和永年县等。依《永年县志》记载,唐朝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

  • 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
  • 籍贯:为今天的永年县)

相关古诗词

送卢堪

羁贫不易去,此日始西东。

旅舍秋霖叶,行人寒草风。

酒醒馀恨在,野饯暂游同。

莫使祢生刺,空留怀袖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史申之峡州

峡口巴江外,无风浪亦翻。

蒹葭新有雁,云雨不离猿。

行客思乡远,愁人赖酒昏。

檀郎好联句,共滞谢家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送史泽之长沙

谢朓怀西府,单车触火云。

野蕉依戍客,庙竹映湘君。

梦渚巴山断,长沙楚路分。

一杯从别后,风月不相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永阳崔明府

古国群舒地,前当桐柏关。

连绵江上雨,稠叠楚南山。

沙馆行帆息,枫洲候吏还。

乘篮若有暇,精舍在林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