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含容室

敛足脱双履,闲房倚瘦藤。

百川朝巨浸,一室纳千灯。

至味宁分别,常光绝减增。

刹尘彰帝网,妙观现层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静坐于简陋禅室中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首句“敛足脱双履”,生动地刻画了僧人入室前的动作,脱去鞋履,以示对清净的追求和对尘世的暂时告别。接着,“闲房倚瘦藤”一句,不仅描绘了室内环境的简朴,也暗示了僧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

“百川朝巨浸,一室纳千灯”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室外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象与室内狭小却充满光明的空间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之大与内心世界之小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光明与智慧的向往。

“至味宁分别,常光绝减增”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真理与永恒的追求,认为真正的美味和光明是超越了世俗的分别与增减的,体现了佛教中关于解脱与悟道的思想。

最后,“刹尘彰帝网,妙观现层层”两句,以佛教术语“刹尘”(佛土微尘)和“帝网”(宇宙万物的网络),形象地描绘了宇宙的宏大与复杂,同时强调了在这样的宇宙中,妙观(即佛家所说的智慧)层层显现,意味着在深邃的宇宙中,智慧与真理无处不在,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与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在简陋禅室中的生活场景,巧妙地融入了佛教哲学思想,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及自我超越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人日雪二首(其一)

今年人日雪,更在末山岩。

泻行想堆垛,打窗时两三。

梦回清语默,寒重压衣衫。

面壁孤风坐,知谁继夜参。

形式: 五言律诗

人日雪二首(其二)

律管未回暖,春先到晓岩。

与君清作对,得月便成三。

秀色报虚幌,幽欣宜衲衫。

相看超语默,觌露不须参。

形式: 五言律诗

次韵周运句见寄

顽钝世推鄙,而君偏切磋。

借神观有漏,骑气到无何。

昔共饮临汝,今同家汩罗。

衡门似长吉,轩盖几时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重会云叟禅师

气味似前辈,见之长眼明。

闲须研法味,老不减诗情。

草圣因蛇斗,禅枝解虎争。

一堂聊寄傲,疏快饯馀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