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的才华与个性。从“怀素才年三十馀,不出湖南学草书”可以看出,怀素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草书才能,而且他并没有离开湖南去寻求更高的学术成就,这反映了他的自信和对个人风格的坚持。
“大夸羲献将齐德,功比钟繇也不如”一句,则是在赞美怀素的书法技艺超过了古代著名书法家钟繇,表现出诗人对怀素才能的高度评价。"畴昔阇梨名盖代,隐秀于今墨池在"表明怀素虽然没有广泛地宣扬自己的名字,但他的才华如同深藏不露的珍珠,依旧存在于书法艺术之中。
接下来的“贺老遥闻怯后生,张颠不敢称先辈”则是在强调怀素的书法艺术已经超越了前人的成就,连张颠这样的书法大家也不敢将自己与怀素相提并论。"一昨江南投亚相,尽日花堂书草障"描绘了怀素在江南的一次书法表演,他的草书作品如同屏风一般,充满了力度和美感。
“含毫势若斩蛟龙,握管还同断犀象”则形容怀素执笔时的气势磅礴,如同斩杀蛟龙一般强劲。"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坐词人皆道好"表达了观众对他的书法艺术的高度赞赏。
“一点三峰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则是在描绘怀素书法中的生动意象,他的点画如同悬挂在高耸的山峰上,而他的线条则似一棵古老枯干的大树。
“叫喊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表现了他书写时的专注和热情,以及书法作品中蕴含的深远意境。"紫塞傍窥鸿雁翼,金盘乱撒水精珠"则是对怀素书法艺术中的韵味与气质的形容,如同边塞的鸿雁展翅一般自由自在,同时又如同金盘中散落的珍珠一样,充满了光彩与美感。
“直为功成岁月多,青草湖中起墨波”则是在赞扬怀素长时间的积累和对书法艺术的深厚造诣,他的每一笔都如同在青草之中激起层层涟漪。"醉来只爱山翁酒,书了宁论道士鹅?”则是在强调他醉心于书法艺术,即使是饮酒,也只愿意与山中的隐者为伴,而不是与俗世的道士争辩。
“醒前犹自记华章,醉后无论绢与墙”表达了怀素对书法作品的极高热爱,无论清醒还是醉酒,他都能记得自己所创作的精美篇章,而不在乎是画在丝绢上还是墙壁之上。"眼看笔掉头还掉, 只见文狂心不狂"则是在形容怀素书写时的状态,他虽然外表看似随性潦草,但内心却保持着一份清醒和专注。
“自倚能书堪入贡,一盏一回捻笔弄”则是对他技艺超群的一种肯定,怀素能够将自己的书法艺术作为贡品献给世人,每一次执笔都是在精心打磨。"壁上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则是在描绘他的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机与动感,如同墙壁上的书法作品能引起阵阵风雨,字里行间仿佛有龙蛇在其中游动。
“在身文翰两相宜,还如明镜对西施”则是在赞美怀素的书法艺术与他个人的和谐统一,就像一面清晰的明镜映射出西边天际的壮丽景色。"三秋月澹青江水,二月花开绿树枝"则是在描绘一个温馨的自然场景,用以表达怀素对书法艺术的深厚感情和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闻到怀书西入秦,客中相送转相亲”表现了诗人对怀素书法作品的喜爱,当听到怀素要离开时,他感到不舍,并希望能够在旅途中继续得到怀素的书法馈赠。"君王必是收狂客,寄语江潭一路人"则是在表达一种期待,希望有识才之主能发现并收纳这位狂放的书法家,并通过诗歌传递给沿途行人这一信息。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怀素的书法艺术,更通过他个人的性格和对书法的执着,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