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陪敕使麻先生祭岳

我皇盛文物,道化天地先。

鞭挞走神鬼,玉帛礼山川。

忽下袁州使,来游紫洞前。

青羊得处所,白鹤怪时年。

虔恳飞龙记,昭彰化鸟篇。

岩风半山水,墟气总云烟。

光抱升中日,霞明五色天。

山横翠微外,室在绿潭边。

缇幕灰初庪,焚林火欲然。

年光著草树,春色换山泉。

伊水来何日,嵩岩去几千。

山疑小天下,人是会神仙。

叶令乘凫入,浮丘驾鹤旋。

麻姑几年岁,三见海成田。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我皇弘扬文化盛世中,道德教化领先于天地间。
神鬼被他的威严驱赶,山川接受玉帛作为祭礼。
忽然派遣使者到袁州,前来游览这紫色洞天之前。
青羊寻得此地居住,白鹤对这年代感到惊异。
虔诚祈求龙飞升的记载,显扬变化为鸟的篇章。
山岩间的风穿梭半山与水间,废墟上云雾缭绕。
光芒怀抱中日升起,彩霞映照五色的天空。
山峦横卧在青翠之外,居室坐落在绿水潭边。
帐幕刚搭起灰尘初落,焚烧森林的火势似乎要蔓延。
岁月映照在草木上,春色更换了山间的清泉。
伊水何时流经此地,嵩山岩距此已几千里。
山峦仿佛小看天下,人在这里如同会聚神仙。
叶公乘着野鸭进入仙境,浮丘伯驾鹤往返。
麻姑历经多少年岁,三次见证沧海变桑田。

注释

我皇:指帝王。
盛文物:文化繁荣昌盛。
道化:通过道德进行教化。
天地先:超越自然界的先知先觉。
鞭挞:驱赶,惩罚。
神鬼:泛指超自然的生物。
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玉器和丝织品,代指祭品。
山川:山河,自然景观。
袁州使:来自袁州的地方官或使者。
紫洞:可能指一个虚构的、神秘的紫色洞穴,象征仙境。
青羊:传说中的祥瑞之兽,此处可能指仙家坐骑。
白鹤:常与仙人相伴,象征长寿和仙气。
飞龙记:可能指古代关于龙的神话传说。
化鸟篇:变化为鸟的神话故事。
岩风:山岩间的风。
墟气:废墟上的雾气。
光抱:光芒环绕。
升中日:太阳升起于中天,象征盛世景象。
五色天:形容天空色彩斑斓。
山横:山峦横亘。
翠微:青翠的山色。
绿潭:清澈碧绿的水潭。
缇幕:红色的帷幕,这里指临时搭建的帐篷。
灰初庪:灰尘刚开始聚集,形容新搭建不久。
年光:岁月的光彩。
著:附着,显现。
伊水:河流名,这里泛指水流。
嵩岩:嵩山的岩石,代指远方的山脉。
小天下:使天下显得渺小,形容山之高大或境界之高远。
会神仙:聚集或遇见神仙。
叶令:叶公,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曾好龙。
浮丘:浮丘伯,古代仙人。
驾鹤:乘坐仙鹤,象征仙人出行。
麻姑:传说中的仙女,以长寿著称。
三见海成田:形容经历了极长的时间,见证了巨大的自然变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陪同麻先生前往袁州参加祭祀山川的活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早春时节的生机与神秘气息。诗中融合了道教文化元素,如玉帛礼山川、飞龙记、化鸟篇等,展示了作者对道教仪式的了解和尊崇。

诗人通过“鞭挞走神鬼”、“虔恳飞龙记”等句子,传达了一种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追求,这也是唐代文人常有的宗教情怀。同时,诗中多处使用了对比和夸张,如“青羊得处所”、“白鹤怪时年”、“山横翠微外”等,增强了画面感和想象力。

在最后几句中,“伊水来何日,嵩岩去几千。山疑小天下,人是会神仙。”诗人通过对时间流逝的质疑,以及对山岳永恒与个人渺小的比较,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哲思。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一种神奇瑰丽与超凡脱俗的美学境界,是一篇融合了自然描写、道教文化和个人情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1)

马友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岑公岩

南溪有仙涧,咫尺非人间。

龙向葛陂去,鹤从辽海还。

泠泠松风下,日暮空苍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秋夜怀友

故人在天末,空庭明月时。

白云劳寤寐,芳树歇华滋。

蟋蟀鸣秋草,蜘蛛弄晓丝。

菊花应可汎,留兴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秋晴过李三山池

山游□未狎,朝隐遂为群。

地僻烟霞异,心闲出处分。

褰开弄晴景,披拂喜朝闻。

野兴浮黄菊,林栖卧白云。

窥临苔壁古,歌啸竹亭曛。

回想幽岩路,知予复解纷。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同独孤九秋闺

闺树红滋变,庭芜白□□。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