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哀诗.故尚书虞部员外郎知制诰贬莱州司马渤海高公

文自咸通后,流散不复雅。

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

高公在紫微,滥觞诱学者。

自此遂彬彬,不荡亦不野。

惜哉伤躁进,忤旨出阁下。

吾君登大宝,兑泽连霶洒。

均阳又淮阳,移徙曾不暇。

遂无牵复命,虚偶文明化。

何路得自新,赍志入长夜。

人谓责太深,终于郡司马。

形式: 古风

翻译

自从咸通年间以后,诗文不再典雅。
历经五代变迁,文风多趋于浮艳。
高公位居高位,他的倡导引导学人。
从此文风渐渐醇厚,既不轻浮也不粗俗。
可惜啊,急于求成导致失当,被贬离开朝廷。
我主登基,国家气象焕然一新,雨露普降。
均阳、淮阳两地频繁变动,人们无暇安定。
于是无法再回归正轨,空有文明之名。
如何能找到自我改正的道路,带着遗憾进入漫长黑夜。
人们认为批评过重,他最终成为郡司马。

注释

咸通:唐代的一个年号。
流散:分散流失。
雅:典雅。
因仍:沿袭。
五代:指唐末至宋初的五个朝代。
艳冶:华丽艳丽。
紫微:古代星官名,借指皇宫。
滥觞:开始。
诱学者:引导学人。
彬彬:文质彬彬。
荡:轻浮。
野:粗俗。
躁进:急于求成。
忤旨:违背旨意。
出阁下:被贬出朝廷。
大宝:帝位。
兑泽连霶洒:比喻国家气象清新。
曾不暇:没有时间。
牵复命:回归正道。
虚偶:空有名号。
文明化:文明的表象。
自新:改过自新。
赍志:怀揣志向。
长夜:漫长的黑夜。
责太深:批评过重。
郡司马:古代官职,地方官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的作品,名为《五哀诗》。诗中通过对历史上的文学流变和个人遭遇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风格变化以及个人的仕途坎坷的感慨。

“文自咸通后,流散不复雅”一句,指出了唐朝咸通年间之后,文学风格开始走向衰败,不再如前那样雅正。咸通是唐僖宗李儇的年号,也标志着唐代文学由盛转衰的一个分水岭。

“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则描绘了五代时期文人手中的笔墨,往往流露出过度的华丽与浮夸,缺乏深沉的内涵。这里的“艳冶”指的是文学作品中过分注重辞藻和形式的装饰,而忽视了内容的深度。

接下来的“高公在紫微,滥觞诱学者”提到了诗人王禹偁所尊崇的文学典范“高公”,即北宋初年的文学家高锴,他的地位如同星辰之中的紫微,而他的教导却被后来的学者过度解读和滥用。

“自此遂彬彬,不荡亦不野”则表明了诗人对于文学风格的看法,认为既要避免平庸无奇,也要防止狂放不羁。这里的“彬彬”形容文学作品温文尔雅,但缺乏力量和个性。

“惜哉伤躁进,忤旨出阁下”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仕途遭遇的感慨,“伤躁”指的是心情的不宁静,可能是由于仕途的坎坷或者个人情感的波动。这里“忤旨”意味着违逆上意,被贬官而出阁下。

诗人接着写道:“吾君登大宝,兑泽连霶洒”,表达了对宋太宗赵炅即位和国泰民安的祝福。这里“兑泽连霶洒”形容的是恩泽广施,如同天降甘露。

“均阳又淮阳,移徙曾不暇”则描绘了诗人被贬官后两次迁徙的地方名称,但却没有时间去好好体会和感受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因为心中充满了忧虑。

“遂无牵复命,虚偶文明化”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挽回过去失误的无奈,以及对个人命运与国家文化发展之间关系的反思。这里的“虚偶”意味着空有其名,而缺乏实质。

最后,“何路得自新,赍志入长夜”则是诗人对于未来迷茫和渴望自我更新的感慨。“赍志入长夜”形容的是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带入漫长而又黑暗的夜晚中去寻找实现的机会。

全诗通过对个人遭遇与文学风格变迁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命运和时代文化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凤皇陂

次公治颍川,仁政被一方。

神物不藏瑞,兹焉集凤皇。

在昔奏箫韶,舜庭来跄跄。

西伯有至化,亦见鸣岐阳。

仲尼岂无德,已矣空悲伤。

夫何刀笔吏,而能致殊祥。

我来过荒陂,烟草但苍苍。

缅怀汉循吏,史笔恐未详。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太一宫祭回马上偶作寄韩德纯道士

去年暨今夏,承诏祠天神。

昔当摇落时,宫叶红纷纷。

此来芳春暮,宫草青蓁蓁。

三日奉斋洁,百骸祛垢氛。

御署致恭虔,天香何絪缊。

监祀黄门郎,摄官紫微臣。

松枝拂剑佩,树影光搢绅。

灯烛晃白昼,香花蔼清芬。

金殿礼神仙,瑶坛醮星辰。

至诚不为己,玄鉴当福仁。

质明祀事毕,复命趋紫宸。

扬鞭入村落,缓辔聊逡巡。

麦田少时雨,蚕月无閒人。

自惭怀禄仕,蠹此力穑民。

又抛三洞趣,来入九衢尘。

不如韩道士,长此养天真。

形式: 古风

月波楼咏怀

郡城无大小,雉堞皆有楼。

其间著名者,不过十数州。

吹箫事辽夐,仙迹难寻求。

庾公在九江,缔构何风流。

谢守镇宣城,叠嶂名有由。

东阳敞八咏,吾闻沈隐侯。

白雪架郢中,调高难和酬。

黄鹤倚鄂渚,仙去事悠悠。

赞皇谪滁上,作赋怀嵩丘。

楼居出俗态,泽国多胜游。

好景不遇人,安得名存留。

齐安古郡废,移此清江头。

筑城随山势,屈曲复环周。

兹楼最轩豁,旷望西北陬。

武昌地如掌,天末入双眸。

平远无林木,一望同离娄。

山形如八字,会合势相勾。

三国事既远,六朝名亦休。

近从唐末来,争夺互仇雠。

斯楼备矢石,此地控咽喉。

终朝望烽燧,连岁事戈矛。

可怜好诗景,牢落无人收。

皇家统万国,远迩尽怀柔。

三圣四十年,荡荡文德修。

淮甸为内地,黄冈压上游。

儒冠假郡印,践更若公邮。

况多办职吏,谁肯恣吟讴。

伊余何为者,窃慕骚人俦。

两朝掌文翰,十年侍冕旒。

去岁出西掖,谪居抱穷愁。

日日江楼上,风物得冥搜。

何人名月波,此义颇为优。

西南新桂魄,初上悬玉钩。

晓濑清且浅,漂荡影沉浮。

三五金波满,夜光如暗投。

骊龙弄颔珠,晃朗照汀洲。

澹台拔宝剑,碎璧斩长虬。

冰轮晓入地,推下赤金毬。

阑干四五星,斜汉印清秋。谁家上元灯,儿戏刳?■。

此景吟不出,谩使声呦呦。

千里画图阔,四时诗兴幽。

野花媚宫缬,芳草铺碧紬。

火云照沙浦,暴雨倾瓦沟。

白乱芦花散,红殷蓼穗稠。

檐冰垂若绠,雪片大于鸥。

江蓠烟漠漠,官柳雨飕飕。

舟子斜荡桨,牧童倒骑牛。

水獭有时戏,江豚颇能泅。

山鸟奏竽籁,落霞展衾裯。

鱼网雪离离,酒旗风飂飂。

旅怀虽自适,诗物奈相尤。

右顾徐邈洞,精灵知在否。

左瞰伍员庙,荒隙令人羞。

楼中何所有,官酝湛蚍蜉。

棋枰留客坐,琴调待僧抽。

橘苞邻药鼎,诗笔间茶瓯。

平生性幽独,寂寞谁献酬。

官常已三黜,怀抱罹百忧。

凭栏忆王粲,望阙同子牟。

自甘成潦倒,无复事声猷。

身世喻泡幻,衣冠如赘瘤。

放意无何乡,谁分亲与仇。

寓形朝籍中,毁誉任啁啾。

君恩无路报,民瘼无术瘳。

唯惭恋禄俸,未去耕田畴。

题诗郡楼上,含毫思夷犹。

功名非范蠡,何必泛扁舟。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东门送郎吏行寄承旨宋侍郎

西门送仆射,鞍马照路光。

南门送贰卿,冠盖遥相望。

东门送郎吏,舣舟隋堤傍。

郎吏诚隔品,同直白玉堂。

丈人况知己,振拔在举场。

怜才惜我去,深劝离别觞。

醉中不记事,烟水空茫茫。

醒来闻鸣橹,呕轧摇斜阳。

犹疑在禁中,残漏寒丁当。

回望银台门,五云遮帝乡。

聚散本如此,升沉庸何伤。

丈人名位峻,只欠登岩廊。

平居倦朝请,高论思退藏。

圃田有别业,古木罗修篁。

草亭寒萧萧,池波碧泱泱。

尝云拂袖去,可以傲羲皇。

丈人果能尔,识度非寻常。

安车比疏广,辟谷如张良。

再拜愿丈人,寿考仍康强。

自念山野士,不解随圆方。

宦途多龃龉,身计颇悲凉。

行将解簪笏,归去事农桑。

幸容操杖履,洒扫近丘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