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中秋不见月韵

五分秋色到银河,应是蟾蜍浴细波。

握手相期千里共,举头无柰片云何。

愁边幸自逢欢伯,清处何须著艳娥。

未可来宵倦游赏,光辉依旧向人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叶茵的作品,名为《次中秋不见月韵》。从诗的内容来看,叶茵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比喻,以表达自己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首句“五分秋色到银河”描绘了一幅秋夜星空的画面,“五分”指的是天文观测中的度量,意在形容夜晚的星光已近乎完整地铺展开来,宛如一条银白色的河流。紧接着,“应是蟾蜍浴细波”则以蟾蜍(即青蛙)沐浴于微波之中,比喻月亮若隐若现的状态,显示了诗人对月光的细腻感受。

“握手相期千里共”表达了诗人与远方亲友之间的情谊深厚,即使相隔万里也如同手牵手一般紧密。“举头无柰片云何”则表现出一种对月亮的渴望,诗人抬头向天,却寻不到一丝云彩遮挡,似乎在诉说着对月亮的渴求。

“愁边幸自逢欢伯”中,“愁边”指的是边塞之地的寂寞与思念,而“逢欢伯”则是一种乐观的情绪,即便是在孤独和忧虑中,也能找到自我安慰。“清处何须著艳娥”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认为在清幽的地方,不需要过多的华丽装饰。

“未可来宵倦游赏”则是诗人对未来某个夜晚的期待,希望能不感到疲惫地去欣赏夜色。而“光辉依旧向人多”则表达了月亮的光辉依然如故,对每个人都慷慨赐予着它的美好。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递了一种深远而复杂的情感世界。叶茵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巧妙的笔法,将月亮与人间情谊紧密相连,使得这首诗不仅美丽,而且富有深意。

收录诗词(350)

叶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字:景文
  • 籍贯:吴江笠泽

相关古诗词

次王竹斋韵

忘身忘世老方回,适处从教节物催。

几日吟情为热恼,一天生意趁凉来。

屋边花竹时时好,水外轩窗面面开。

独有此君同此趣,百年事业两三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吊原韵

为怜举世不曾醒,放浪形骸泽畔行。

会得危言危行意,佐成濯足濯缨名。

义无可去缘同姓,心亦何求要独清。

今日龙舟虽古意,吴人未必楚人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守岁韵

爆竹散千灾,从今事事谐。

五辛空䬦饤,六甲已安排。

井贮屠苏药,庭辉榾柮柴。

谩教添一岁,依旧好情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次池亭韵

凭虚结草亭,占得古来清。

睡债茶驱遣,诗情酒发明。

梅撑拳石瘦,芦障一阑平。

未尽逍遥意,重寻枕簟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