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吊原韵

为怜举世不曾醒,放浪形骸泽畔行。

会得危言危行意,佐成濯足濯缨名。

义无可去缘同姓,心亦何求要独清。

今日龙舟虽古意,吴人未必楚人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女词人叶茵的作品,体现了她对朋友或志同道合之人的怀念和惋惜。诗中的语言婉约而深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为怜举世不曾醒”一句,以一个普遍的悲哀开篇,指出世人大多沉迷于现实而不能觉醒。这既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朋友无法共鸣的无奈,也可能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隐喻。

“放浪形骸泽畔行”中的“放浪”,意味着不受约束的生活态度,“形骸”,则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面对现实无力回天的情绪。

“会得危言危行意”一句,透露出一种不畏艰险、敢于直言真理的精神。这可能是诗人对于朋友或志同道合者共同追求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本身的坚定信念和勇气。

“佐成濯足濯缨名”则表达了一种互相扶持、共创佳绩的情谊。这里的“濯足”,比喻为朋友所做的努力和奋斗,而“濯缨”,则象征着这些努力带来的美好名声。

“义无可去缘同姓,心亦何求要独清”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或道义的珍视,以及内心对纯洁的追求。尽管世事纷杂,但在诗人眼中,有些东西是不能放弃和玷污的。

“今日龙舟虽古意,吴人未必楚人情”最后两句,则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心理差异的感慨。龙舟往往象征着历史的记忆和传统的延续,但即便如此,现代的人们(吴人)可能已经不再拥有古代楚人的情怀,这反映出时代变迁带来的文化认同的裂痕。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和道义的珍视,以及面对历史传统与现代社会之间差异时的情感波动。

收录诗词(350)

叶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字:景文
  • 籍贯:吴江笠泽

相关古诗词

次守岁韵

爆竹散千灾,从今事事谐。

五辛空䬦饤,六甲已安排。

井贮屠苏药,庭辉榾柮柴。

谩教添一岁,依旧好情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次池亭韵

凭虚结草亭,占得古来清。

睡债茶驱遣,诗情酒发明。

梅撑拳石瘦,芦障一阑平。

未尽逍遥意,重寻枕簟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次吴菊潭八月十四夜韵二首(其二)

月过市无声,令人毛发清。

连村三鼓急,隔水一灯明。

琢句醉时语,簪花老后情。

凭栏发长啸,不管卧龙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次吴菊潭八月十四夜韵二首(其一)

来夕九秋半,月同心迹清。

已知千里共,祇欠一分明。

流水往来影,幽人今古情。

撞钟先得句,尘世不须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