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霜见东吴诚上人

我寻流水行,忽入霜华谷。

山阴见幽人,目带湖山绿。

语温如春风,韵秀自拔俗。

暗惊枯木堂,栖此一枝玉。

遥知夜窗深,雪响乱脩竹。

宝书掩残红,佳眠正清熟。

逸想在西兴,清梦不容逐。

觉来念行处,小诗欲收录。

诗成写乌丝,银钩夺人目。

棐几著牙签,兴来还自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漫步于霜华谷中,偶遇一位隐居的智者,两人交谈间,诗人被其言谈举止所吸引,仿佛置身于春风般的温暖与高雅之中。诗人感叹于智者的居所,如同枯木中的一枝玉,又想象着夜晚窗外的雪声与修竹的摇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诗中的智者似乎拥有着超凡脱俗的智慧与宁静的心境,让诗人深感敬仰。诗人在梦中与智者共享清雅之梦,醒来后仍回味无穷,决定将这段经历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最终,他写下了一首乌丝纸上,字迹如银钩般夺目,让人眼前一亮。随后,他整理了书桌上的牙签书籍,随时准备再次沉浸在阅读的喜悦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智者之间精神层面的交流与共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视。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洽阳何退翁谪长沙会宿龙兴思归戏之

何郎西州来,逸气扫秋晚。

平生贮书腹,中有文武胆。

材如骆宾王,其直亦不减。

上书论国事,忌讳失料拣。

居然为逐客,安免投手板。

世方例皮相,我亦作白眼。

闭门古寺中,一榻聊医懒。

迩来偶病渴,意绪觉萧散。

颇怀当垆人,楚岫屡欲铲。

我从山中来,携被夜假馆。

地炉拥红金,妙语容细款。

凛然忠义气,不肯受盘绾。

正恐复一吐,与民作温暖。

坐觉舟壑走,岁月不可挽。

人生一梦耳,勿作镜中叹。

何当结后期,相携游汗漫。

形式: 古风

次韵道林会规方外

湘山半夜雨,断我西湖梦。

卧看读书灯,花作扶头重。

晓窗晴泼眼,倒挂闻么凤。

起寻殿寒梅,小立幽香喷。

柳丝不胜绾,笋庭春脉动。

春色已如许,乐事非一种。

平生所怀人,忽此笑语共。

云轩为谁停,危坐山衲拥。

眼高空丛林,志大骨森耸。

开怀见赤心,亹亹饱谈诵。

坐客鹤脑侧,我亦快心孔。

袖中出新诗,笔力发豪纵。

风日丽醇酽,黄泥初扬瓮。

舌根有沧海,潮辩自掀涌。

何当横枯藤,齧镞追两本。

吾宗欲颠覆,支者例阘茸。

君能为我起,逸足王良控。

我诗如石田,疏理终无用。

朝来强锄垦,秃笔时呵冻。

摩挲铜鍱腹,博君一笑捧。

形式: 古风

孜迁善石菖蒲

溪毛数叶一寸碧,风姿底事能清癯。

戏将红玉旋螺石,共置雪色花磁盂。

沙泉甘滑见毛发,时时酌以浇根须。

苍然棐几明窗下,五月秋色磨肌肤。

已忘身世在南岳,勿觉梦寐游西湖。

遥知夏木午阴静,篆畦半破烟舒徐。

莫翁睡足百事懒,相看微笑依圆蒲。

形式: 古风

余作进和尚舍利赞迁善见而有诗次韵

进公事业颇拔俗,欲凭妙语招遗魂。

文章种性欠疏理,焦芽故态何足论。

心知高人笑谀墓,抱羞无地容逃奔。

佳章忽来生喜气,风轮载我登昆崙。

徐观笔力作波险,正与醉素争弟昆。

山高水深世听莹,爱子赏音知道门。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