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

暑雨民怨咨,今年暑雨无。

亦不虑炎暵,甘泽时沾濡。

高黍及下稻,苗硕知农夫。

昨朝腻云合,细霖达日晡。

入夜霏虽歇,霮䨴仍密铺。

情知未妨稼,其奈念踌躇。

已佳益患失,同然而况余。

金风西北来,片片天衣徂。

飒凉生殿阁,蝉声在高梧。

心为较农喜,情因即景摅。

敬勤无始终,宁可欺民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喜晴》,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从阴雨连绵转为晴朗天气的过程,以及这种变化给农民和诗人自身带来的喜悦与感慨。

首句“暑雨民怨咨,今年暑雨无”表达了连绵的暑雨给民众带来的困扰和不满。接着,“亦不虑炎暵,甘泽时沾濡”则指出虽然雨水过多,但适时的滋润对庄稼生长是有利的。诗人通过描述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如“高黍及下稻,苗硕知农夫”,展现了他对农业的深厚情感和对农民辛劳的体恤。

“昨朝腻云合,细霖达日晡”描绘了前一日乌云密布,细雨绵绵直至傍晚的景象。“入夜霏虽歇,霮䨴仍密铺”则写出了夜晚雨势虽小,但仍持续不断。接下来,“情知未妨稼,其奈念踌躇”表达了诗人对雨水对庄稼影响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已佳益患失,同然而况余”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既为庄稼的生长感到欣慰,又担心可能带来的损失。最后,“金风西北来,片片天衣徂”描绘了秋风起,预示着丰收季节的到来。“飒凉生殿阁,蝉声在高梧”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心为较农喜,情因即景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随着自然景象的变化而波动,既有对农民的喜悦之情,也有对眼前景色的抒发。“敬勤无始终,宁可欺民愚”则是诗人对勤勉与诚实的坚持,强调了对民众的尊重与诚信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阴雨到晴朗的自然变化,以及这一变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同时融入了诗人对农业、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昆明湖泛舟(其一)

雨后明湖生嫩凉,寿峰翠濯水中央。

已欣蓼穗深添色,却惜荷花暗减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昆明湖泛舟(其二)

烟光离合柳千株,掩映溪堂别一区。

屈指昨来曾几日,绿舟言泛是秋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昆明湖泛舟(其三)

露下波澄又一时,蝉声流出最高枝。

无将惬意清秋景,遮莫仍怀宋玉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望蟾阁

高阁湖心号望蟾,每来小坐未曾淹。

何尝座里披金镜,为忆阶前响玉签。

虚阔情知景无二,因缘时见晓馀尖。

却欣八面珠帘捲,水色山光取次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