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寺院生活图景。首句“红尘飞十丈,中有子云居”以对比的手法,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巧妙结合,子云居象征着诗人内心追求的避世之所。接着,“座设谈经席,门多问字车”两句,通过描述僧侣们在经筵上讲学,以及来访者络绎不绝的情景,展现了寺院的文化氛围和学术交流的活跃。
“烟花春晼晚,水竹境萧疏”则转向自然景色的描写,春日的美景与水边竹林的静谧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胸次有真乐,何须问宿储?”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快乐,认为真正的快乐源自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无需外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清净生活、文化追求及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