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歌(其三)

七十二社部落分,茹毛饮血麋鹿群。

中有旷隰名埔社,水绕山围佳胜闻。

周回斜阔几百里,丰草长林平如砥。

雕题黑齿结茅居,歌哭聚族皆依此。

牧牛打鹿钓溪鱼,不识不知太古初。

别有天地非人世,万顷膏腴可荷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原始部落生活的生动画面,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人文色彩。诗人以“七十二社部落分”开篇,巧妙地运用数字“七十二”,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也暗示了部落众多、分布广泛的特点。接着,“茹毛饮血麋鹿群”一句,通过“茹毛饮血”这一古代人类生活状态的描述,形象地展现了部落成员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以及他们原始的生活方式。

“中有旷隰名埔社,水绕山围佳胜闻”两句,将视线转向部落的核心区域——“埔社”,这里环境优美,水源丰富,山峦环绕,是部落人引以为傲的所在。接下来,“周回斜阔几百里,丰草长林平如砥”描绘了埔社广阔的地理空间,丰富的植被资源,以及平坦如镜面的大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饶的氛围。

“雕题黑齿结茅居,歌哭聚族皆依此”则通过独特的外貌特征(“雕题黑齿”)和居住方式(“结茅居”),进一步刻画了部落成员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色。他们以家族为单位聚集,无论是欢笑还是哭泣,都共同经历,体现了部落社会的紧密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最后,“牧牛打鹿钓溪鱼,不识不知太古初”两句,通过日常活动的描写,展现了部落成员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状态,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没有现代文明的纷扰,过着简单而纯粹的生活。

“别有天地非人世,万顷膏腴可荷锄”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赞美之情,认为这里是一个与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拥有无尽的肥沃土地,等待着人们去耕种和开发。整首诗通过对原始部落生活的细腻描绘,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对人类早期生活方式的思考和向往。

收录诗词(41)

吴性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入山歌(其四)

朅来搆隙失邻好,水社杀机藏已早。

谍谋暗引贪利徒,灭虢还从虞假道。

伪呼庚癸乏军粮,欲向山中乞鹿场。

矫称官长张红盖,袭取其社不可当。

壮者仅免幼者死,老妇饮刃屠稚子。

开廪运粟万斛多,其馀一炬屋同燬。

野掠牛羊室括财,弓刀布釜尽搜来。

可怜更有伤心处,掘遍冢墓抛残骸。

兔脱纷纷窜岩曲,祗解哀号不解哭。

愁云白日惨昏沉,峰罅偷窥仇起屋。

筑土星罗十二城,蜂屯蚁聚极纵横。

分犁划亩争肥瘠,不管蚩蚩者死生。

形式: 古风

入山歌(其五)

我闻痛心兼疾首,终夜徬徨绕床走。

同为赤子保无方,断肠愧赧惟引咎。

传闻此番知大义,曾助王师歼丑类。

有功不赏祸太奇,发指凶残频坠泪。

天地好生伤太和,况复皇恩浩荡多。

化外何曾有征伐,生成遍德伏巢窝。

何物莠民敢戕害,罄竹难书其罪大。

从来拓土与开疆,岂可编氓私越界。

拟议爰书申大义,当事震怒从严治。

分檄奔驰文武官,机宜良策飞宣示。

宣示恩威孰敢违,先驱狼虎解长围。

摧城撤屋散其党,还尔土田亦庶几。

仍彰国典警奸宄,罚不及众罪有归。

形式: 古风

入山歌(其六)

自顾庸才忝斯土,未然弛禁疏防堵。

笋舆冒雨入云山,事后勤劳恐无补。

溪回路转骇蚕丛,羊肠叱驭笑笼东。

敢辞险阻勾留苦,仗剑横扫魑魅空。

莫认蓬莱可访仙,荒烟蔓草翠微巅。

白云欲晴黑云雨,鹧鸪啼声到耳边。

治人治法难俱得,大东小东堪叹息。

苍生霖雨不相逢,救死攘敚谋衣食。

兴言至此颜厚有忸怩,试听枝上子规心恻恻。

寄语番奴休杀人,杀人天谴不可测。

形式: 古风

放纸鸢

回首江乡记昔年,春风一线引飞鸢。

乍看霁色三山地,却放秋光九月天。

几处儿童喧海畔,满空鱼鸟透云边。

旁人莫笑凌霄晚,万里扶摇正洒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