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东方有一士

瓶居本近危,甑坠知不完。

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

忽然返自照,识我本来颜。

归路在脚底,殽潼失重关。

屡从渊明游,云山出毫端。

借君无弦琴,寓我非指弹。

岂惟舞独鹤,便可摄飞鸾。

还将岭茅瘴,一洗月阙寒。

形式: 古风

翻译

居住之处本就危险,甑子摔破意味着生活难以为继。
梦中寻找已失的楚国之弓,笑着脱下前往越地的帽子。
突然间自我反思,认清了最初的面貌。
回家之路就在脚下,崤潼关隘不再显得重要。
多次跟随陶渊明游历,山水景色跃然笔端。
借你一张无弦之琴,让我寄托无法弹奏的心声。
不仅能让孤鹤起舞,甚至能捕捉到天上的凤凰。
更愿借此洗涤岭南的瘴气,驱散月宫的寒冷。

注释

瓶居:居所简陋。
甑坠:甑子掉落。
亡楚弓:失去的楚国武器。
适越冠:去往越地的帽子。
本来颜:真实的面貌。
归路:回家之路。
殽潼:古代关隘。
重关:重要关卡。
渊明游: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云山:山水画卷。
无弦琴:象征性或虚无的琴。
非指弹:无法用手指弹奏。
舞独鹤:孤独的舞蹈。
摄飞鸾:捕捉飞鸟。
岭茅瘴:岭南的湿热瘴气。
月阙寒:月宫的寒冷。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心境。

"瓶居本近危,甑坠知不完。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忽然返自照,识我本来颜。" 这几句诗人借物抒怀,通过对器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事物的记忆和反思,同时也在寻找自己的真实面貌。

"归路在脚底,殽潼失重关。屡从渊明游,云山出毫端。" 这里诗人通过行走的过程,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感受,以及内心世界的深邃。

"借君无弦琴,寓我非指弹。岂惟舞独鹤,便可摄飞鸾。" 这几句则是用音乐和舞蹈来比喻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追求,以及对精神境界的提升。

最后,"还将岭茅瘴,一洗月阙寒。" 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回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心灵的宁静和纯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独特世界观和审美取向,是一篇高水平的文学作品。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由三首(其一)东亭

仙山佛国本同归,世路玄关两背驰。

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遥知小槛临廛市,定有新松长棘茨。

谁道茅檐劣容膝,海天风雨看纷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子由三首(其二)东楼

白发苍颜自照盆,董生端合是前身。

独栖高阁多辞客,为著新书未绝麟。

小醉易醒风力软,安眠无梦雨声新。

长歌自誷真堪笑,底处人间是所欣。

形式: 七言律诗

次韵子由三首(其三)椰子冠

天教日饮欲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陶停云四首,并引(其一)

停云在空,黯其将雨。嗟我怀人,道修且阻。

眷此区区,俯仰再抚。良辰过鸟,逝不我伫。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