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沈德润诗卷

系马门前柳,投鞭息吾驾。

青林合扶疏,木杪抗风榭。

沈郎天骨清,众垤立嵩华。

闭阁卧读书,一榻过僧夏。

尤工五字律,句法窥鲍谢。

无穷真炙輠,有味乃食蔗。

我老复何为,齿发日夜化。

寅缘苇间见,拊髀起一咤。

悬知掷地响,自欲补天罅。

坐令长安楮,顿起千金价。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鉴赏

此诗由宋代诗人孙觌所作,题为《读沈德润诗卷》,描绘了诗人对沈德润诗歌的欣赏与感慨。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沈德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

首句“系马门前柳,投鞭息吾驾”以马匹与鞭子的静止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停下脚步,专心阅读沈德润诗卷的情景。接着,“青林合扶疏,木杪抗风榭”描绘出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以及高耸入云的亭台楼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暗示沈德润诗作的意境深远。

“沈郎天骨清,众垤立嵩华”运用比喻手法,将沈德润比作清逸脱俗的沈约,其诗作如同嵩山华岳之巅,高不可攀,凸显了沈德润诗歌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

“闭阁卧读书,一榻过僧夏”则展示了沈德润在静谧的环境中潜心研读,仿佛夏日的一榻清凉,暗示其创作时的专注与深思熟虑。

“尤工五字律,句法窥鲍谢”赞扬沈德润在五言律诗上的造诣,其句法精妙,堪比鲍照、谢灵运等古代诗人的作品,体现了对沈德润诗歌技艺的高度认可。

“无穷真炙輠,有味乃食蔗”以炙輠(一种古代的食品)和食蔗来比喻沈德润诗作的丰富内涵和深邃意味,让人回味无穷。

“我老复何为,齿发日夜化”表达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沈德润诗作的敬仰之情,认为这些作品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永存于世。

“寅缘苇间见,拊髀起一咤”描述了诗人偶然间在芦苇丛中发现沈德润诗卷,不禁拍膝赞叹,表达了对作品的惊喜与赞赏。

“悬知掷地响,自欲补天罅”进一步赞美沈德润诗作的影响力,认为它们如同掷地有声,能够填补天地之间的缝隙,展现出其作品的非凡价值。

“坐令长安楮,顿起千金价”最后以长安的纸张因沈德润诗作而身价倍增,形象地说明了其作品的珍贵与影响力,表达了对沈德润及其诗作的高度评价与推崇。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沈德润诗作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优秀作品的珍视与推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收录诗词(724)

孙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号:鸿庆居士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
  • 生卒年:1081~1169

相关古诗词

读王季恭诗卷小诗为谢二首(其一)

潜泉不到一周星,膝上郎君得我惊。

大府潭潭真老相,长淮滚滚旧家声。

渥洼随地须千里,穷发垂天伫一鸣。

莫遣画蛇安两足,宫袍赐锦待先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读王季恭诗卷小诗为谢二首(其二)

金钟吼彻晓霜清,瓦釜如雷不敢鸣。

欲识呼卢真彦道,试吟石鼎调弥明。

牙签万轴撑肠满,金检千篇唾手成。

堪笑韩公太多可,浪传侯喜有诗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题钱申仲漆堂隐居四首(其一)望云亭

昔年隐君子,共修地下文。

王官竟不返,幸树十里春。

哀哉抱长思,恸哭苍山根。

肠回日万周,系此三尺坟。

伤心閟黄壤,矫首望白云。

云去无处所,泪湿冢前麟。

形式: 古风

寄题钱申仲漆堂隐居四首(其二)芳美亭

离离陌上花,春到锦营中。

上冢千骑出,竟天晚旌红。

故园已陈迹,风流馀此翁。

渺渺山间曲,披披烟雨丛。

种桃今著花,千岩贮春风。

锦绣裹山谷,遗民悲故宫。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