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庵三瑞诗.蝉竹

气并阴阳正,仁无雨露偏。

阖开知有地,奇耦自潜天。

虽焕双纹异,仍存一节坚。

薰风动蝉腹,槐绿又鸣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阴阳调和,公正无私的仁爱不会偏向任何一方。
打开门户,就知道大地的存在,奇妙的组合隐藏在天意之中。
虽然表面看似不同,但本质依然坚定如一。
微风吹过,蝉的腹部振动,槐树叶子变绿,又响起鸣声。

注释

气:气息,这里指天地间的自然之气。
并:调和。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概念,代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正:公正。
仁:仁爱,道德修养的一种。
雨露:比喻恩泽或恩惠。
偏:偏向,不均等。
阖:门扇。
开:开启。
知:知道,理解。
地:大地。
奇耦:象征奇异的组合或天意的安排。
潜:隐藏。
焕:光明焕发,这里形容事物的不同。
双纹:可能指事物的两种状态或差异。
一节:指事物的本质或核心。
薰风:温暖的南风。
蝉腹:蝉的腹部,代指蝉鸣。
槐绿:槐树叶子变绿。
鸣弦:发出鸣叫,比喻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岳珂所作的《豫庵三瑞诗·蝉竹》。诗中以蝉和竹为题材,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气并阴阳正,仁无雨露偏",描述了天地间阴阳平衡的自然法则,以及万物生长所需的雨露滋养,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认为大自然对所有生物都是公平的。

"阖开知有地,奇耦自潜天",通过蝉的鸣叫象征天地间的秘密和生命的奥妙,暗示着万物生长的秘密隐藏在大自然之中。"虽焕双纹异,仍存一节坚",赞美了蝉壳的纹理独特且坚韧,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不屈。

"薰风动蝉腹,槐绿又鸣弦",描绘了夏日微风吹过,蝉在槐树下鸣叫的生动画面,富有季节感和生活气息。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优美,借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慨。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题王谌潜泉蛙吹二首(其二)

枫落吴江冷,曾闻五字传。

悬知鸷累百,何待己能千。

清气溪山宅,閒情月露篇。

六经须鼓吹,吾子盍先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王谌潜泉蛙吹二首(其一)

开编看句律,著意写题辞。

业以能潜大,泉如始达时。

一谦聊托物,六义可言诗。

有问君须答,为公还为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九月一日闻雁

今年九月旦,泽国始闻雁。

雍雍三两声,云关更凄断。

宿豫旱且蝗,岂汝无稻粱。

穷漠三万里,还复思故乡。

雁来过期已一月,汝来之迟果何说。

雁对以臆不能言,来时胡儿将寇边。

形式: 古风

九月十三日始就郊墅拜宝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之命

槐影西清舞翠鸾,竹宫高接五云环。

职陪温洛图书地,名在元封卜祝间。

昼访未承龙阁问,晨香犹厕羽衣班。

祠官到处无公事,且听松声老此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