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洗竹》由宋代诗人韩琦所作,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竹子高洁品质的赞美与向往。
首句“当日曾移碧玉竿”,以“碧玉竿”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翠绿与挺拔,仿佛是碧玉雕琢而成,生动地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接着,“缭坦交植竞檀栾”一句,通过“缭坦”和“交植”的描绘,展现了竹林中竹子交错生长、竞相挺立的景象,突出了竹子的生机勃勃与坚韧不拔。
“栽培尽力宜长盛,剪拂无人已半残。”这两句表达了对竹子生长环境的关注与对竹子命运的感慨。诗人认为竹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应该茁壮成长,然而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竹子已经半残,暗示了竹子命运的多舛与脆弱,同时也表达了对无人欣赏、无人照料之竹子的同情。
“洗出烟姿还雅澹,削开龙影起幽蟠。”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竹子在烟雾缭绕中的姿态,以及其清雅淡泊的气质。竹子如同被烟雾洗涤过一般,更加显得清秀脱俗,其龙形的影子在幽暗中蜿蜒起伏,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与神秘感。
最后,“此君高节殊堪慕,贤者来须著意看。”诗人将竹子比作“此君”,表达了对竹子高尚节操的敬仰与羡慕。同时,诗人也呼吁贤者应当仔细观察竹子,从中汲取道德与精神的力量,体现了诗人对竹子品格的推崇与对君子风范的追求。
综上所述,《洗竹》一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与坚韧之魂,更蕴含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与对君子风范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