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韩琦所作的《烧煤戏成》。诗人以烧煤为题,巧妙地融入了对民生、政治以及道德的深刻思考。
首句“无臭含天德”,以“无臭”象征煤炭的朴实无华,却蕴含着天地间最纯粹的道德品质。接着,“资贫乃地珍”则点明煤炭对于贫苦人民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生活之需,更是生存之本,体现了大地的慷慨与厚爱。
“群阴徒肆暴,万室自融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煤炭在恶劣环境下为人们带来温暖与希望的场景,如同春天般融化了严冬的寒冷,寓意着煤炭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和价值。
“丰黍轻邹律,歌襦陋蜀民”进一步阐述煤炭对于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的促进作用。通过“丰黍”与“歌襦”的对比,展现了煤炭带来的丰收与幸福,以及它对普通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
最后,“何妨灰弃道,仁政不同秦”表达了诗人对仁政的追求与期待。他提出,即使煤炭作为燃料被使用后变为灰烬,其为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和道德价值不应被忽视或抛弃。同时,与秦朝的严苛统治形成对比,强调仁政的重要性,呼吁执政者应以仁慈之心治理国家,改善民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烧煤这一日常现象的描绘,寓言式地探讨了道德、民生、政治等多方面的深刻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洞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