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读书》由明代诗人邹元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读书人的心境与追求。首联“红尘玉案休相侵,为爱名山即道林”以“红尘”与“玉案”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将名山比作道林,寓意着追求知识与智慧的崇高境界。
颔联“残卷开题珠影遍,空斋长掩白云深”描绘了读书时的场景,残破的书卷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空荡的书房中白云深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哲思的氛围。这里运用了“珠影遍”和“白云深”这样的意象,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了读书人内心的丰富世界。
颈联“眼看大易原非画,弹到朱弦别有音”进一步深化了对读书的理解。诗人认为,阅读《周易》这样的经典著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解读,而应深入其中,体会其内在的深刻含义。同时,将读书比作弹奏朱弦,暗示了通过阅读可以领悟到不同寻常的声音和情感,强调了读书的深度和内在价值。
尾联“何处更寻糟粕句,斲轮先已得吾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低俗文字的不屑以及对自己内心追求的高度自信。他认为,在众多的文字中,只有那些真正触及心灵、富有真知灼见的作品才值得追寻,而自己已经通过读书达到了这一境界,无需再寻找其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读书过程的描绘和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对智慧的追求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