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中靖国辛巳七月二十八日为东波先生骑箕之辰先生乞居常州,卒于孙氏寓馆,其地去余家不数十武,旧迹犹存,岁值辛巳,去先生六百年矣,感今追昔,邀同学诸子于是日肇祀先生,用眉山二字成诗二章,致敬恭思慕之意云(其一)

铩羽难迁月下枝,文殊问疾倍支离。

梦萦竹屋风前树,心绕觚棱雨后葵。

已分孤臣伤骨鲠,可禁众女嫉蛾眉。

怜才只有宣仁语,千载追寻五夜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徐永宣所作,表达对宋代文学家苏轼(东波先生)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苏轼生平的感慨以及对其作品的深刻理解。

首联“铩羽难迁月下枝,文殊问疾倍支离”以“铩羽”比喻苏轼仕途坎坷,即使在月下的枝头也难以安身,暗示其政治生涯的艰难。文殊菩萨问疾,象征着对苏轼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关切,同时也暗含了对苏轼人格的赞美。

颔联“梦萦竹屋风前树,心绕觚棱雨后葵”通过梦境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苏轼作品中所蕴含的自然美和人文关怀的共鸣。竹屋、风前树、觚棱、雨后葵,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苏轼作品中的意境,也寄托了诗人对苏轼精神世界的向往。

颈联“已分孤臣伤骨鲠,可禁众女嫉蛾眉”揭示了苏轼作为“孤臣”的命运,以及他面对世俗偏见时的无奈与痛苦。骨鲠,比喻正直而不受世俗束缚;蛾眉,比喻女性的嫉妒与非议。这一联既是对苏轼个人遭遇的同情,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尾联“怜才只有宣仁语,千载追寻五夜悲”表达了诗人对苏轼才华的深深敬佩,以及对苏轼去世后千年间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宣仁语,可能是指苏轼作品中流露出的仁爱与宽厚,五夜悲则暗示了诗人对苏轼逝世的哀痛,以及对苏轼精神遗产的传承与追寻。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蕴丰富,通过对苏轼生平和作品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这位伟大文学家的崇敬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古代文化传统的深厚情感和价值认同。

收录诗词(8)

徐永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宋建中靖国辛巳七月二十八日为东波先生骑箕之辰先生乞居常州,卒于孙氏寓馆,其地去余家不数十武,旧迹犹存,岁值辛巳,去先生六百年矣,感今追昔,邀同学诸子于是日肇祀先生,用眉山二字成诗二章,致敬恭思慕之意云(其二)

白云深处碧波环,诗谶无端落此间。

回首古桥衰柳断,伤心小院野花殷。

魂归月黑疑儋耳,鹘没天低忆故山。

直接岷江溪水是,瓣香袅袅泪潺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蟂矶孙夫人庙

魂伤巴蜀雪消时,岁岁东风哭子规。

近水芳春花易落,沉沙终古石难移。

悲衔白帝生睽隔,恨切苍梧死别离。

环佩不归清夜杳,月明无主照荒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卓子任之大梁

中原天接大河长,驻马夷门又夕阳。

客路半生心似雪,风人未老鬓先霜。

屠沽事业传公子,词赋声名重孝王。

此去梁园千里处,不因怀古自悲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云安

水折山纡路欲穷,何曾破浪驾长风。

高峰猿啸重云里,绝壑舟行乱石中。

宦迹羁愁川上下,诗翁遗事瀼西东。

云安曲米今何有,寂寞谁怜酒盏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