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韵再作

一气运行于虚空,有形孰不归陶镕。

燠寒燥湿互为用,功被草木并昆虫。

胡然阳亢乃作沴,丰隆屏翳俱潜踪。

炎炎赫赫势太甚,烹煎万有何殊铜。

田畴龟坼河港断,水车不运骨挂龙。

俄惊片云变反掌,宇宙未剖犹鸿濛。

初如线溜气才应,继若瓴建声何洪。

岂徒神力能致此,意者高厚悲人穷。

丰凶由数亦匪数,厥有造化行其中。

年来五谷亦狼戾,曾孙之庾高于墉。

祇今户户叹赤立,富者恨不为耕农。

要知千人万人心,心心默与天相通。

熙熙田畯争荐喜,烹葵剥枣追豳风。

更看十月场圃筑,黄鸡白酒村村同。

但祈田祖去螟螣,愿如荆叟歌元丰。

形式: 古风

翻译

万物在虚空中由一气运行,有形之物怎能不归于统一
热寒干湿相互作用,恩泽草木和昆虫
为何阳气过盛会带来灾害,丰隆和屏翳都隐藏起来
烈日炎炎太过猛烈,如同烹煮万物,无异于铜鼎
田地龟裂河流断流,水车不再转动,只剩骨架挂空
忽然间一片云彩翻转,天地未分,犹如混沌之初
起初气息微弱如细线,接着声音宏大如倾泻
这并非仅靠神力所致,而是深感人间困苦
丰收灾荒皆由定数,自然法则在其中起作用
近年来五谷歉收,粮仓高过城墙
如今人人感叹生活艰难,富人也希望能成为农夫
要理解千万人的心声,他们默默与天道相通
农民们欢喜地进献丰收,剥枣烹葵,效仿古风
再看十月,场圃忙碌,家家户户共享黄鸡白酒
只愿田神驱除害虫,愿如荆叟歌唱丰年

注释

一气:指天地间统一的生命力量。
陶镕:比喻万物归一,统一融合。
沴:灾害,疾疫。
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
田畯:古代对农夫的尊称。
荆叟:泛指普通百姓。
元丰:宋神宗年号,象征丰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风光图,展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的细致描述,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赞美和对丰收的期盼。

首句“一气运行于虚空”揭示了宇宙间自然之气的流转与变化,而“有形孰不归陶镛”则强调万物皆由此气所化生,充满哲理性。接着,“燠寒燥湿互为用”指出了四季更迭、气候变幻,为生物成长提供了条件。

中间几句“胡然阳亢乃作沴,丰隆屏翳俱潜踪。炎炎赫赫势太甚,烹煎万有何殊铜。”描述了夏季阳光的强烈与水火相济的生机,以及自然界中不可思议的力量。

“田畴龟坼河港断,水车不运骨挂龙。”则描绘了一种特殊景象,可能是旱灾或洪涝导致的农田受损和水利设施失灵。紧接着,“俄惊片云变反掌”展现了天气变化的迅速与不可预测性。

“宇宙未剖犹鸿濛。”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复杂性的敬畏之情,承认人类知识有限,无法完全洞悉大自然。接下来的几句“初如线溜气才应,继若瓴建声何洪”形象地描述了农事活动的繁忙与成果。

诗人随后转向深层次的哲思:“岂徒神力能致此,意者高厚悲人穷。”表达了对自然界中潜在力量的敬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类贫困状况的同情。

“丰凶由数亦匪数”则指出天灾与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而“厥有造化行其中”强调了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相适应的重要性。紧接着,“年来五谷亦狼戾,曾孙之庾高于墉。”描绘了一种农作物生长旺盛、甚至超过常态的情况。

“祇今户户叹赤立,富者恨不为耕农。”则表现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及对那些未能体验到这种生活的富人的一丝怜悯。诗尾几句:“要知千人万人心,心心默与天相通。熙熙田畯争荐喜,烹葵剥枣追豳风。”表达了对农民内心世界的理解,以及他们之间和谐共处的情景。

最后,“更看十月场圃筑,黄鸡白酒村村同。但祈田祖去螟螣,愿如荆叟歌元丰。”则是诗人对秋收季节的期待,对农业生产的祝福,以及对历史上好年份“元丰”的怀念。这段落以一种平和、祥和的情绪结束了全诗。

收录诗词(405)

卫宗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甲申过北山高祖大夫坟庵见盆芝

我祖藏北山,昔尝产紫芝。

庵以此得名,且将二百期。

耳闻非目接,至老心犹疑。

一朝地阐灵,枯槁生神奇。

晔晔根干间,挺秀分三枝。

采者不善护,犹惜其一遗。

移置盆盎中,赪黄互相辉。

岂殊子闻韶,不图乐至斯。

第嗟鲁获麟,所出非其时。

吾年已如此,斯祥将奚为。

独思避世士,商岭其在兹。

形式: 古风

自霅和石山

扁舟汎清霅,游屐遍层峦。

幽讨离家久,新吟借客看。

槐阴风转夏,梅子雨留寒。

不谓浮云迹,烦君上笔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立春出郊风急有作

意行出郊坰,迎春二之日。

不闻条风鸣,但见朔风急。

朔风何太严,厉物无洪纤。

时方尚发育,岂汝当行权。

试与东皇说,燠寒宜按节。

一气鼓至和,要令无夭阏。

我老值途穷,荷锸今为农。

但愿五时若,鼓腹歌豳风。

形式: 古风

立秋喜雨

炎炎老火烧太空,熏灼万类势欲镕。

高田幅裂稼已腐,低壤釜沸禾生虫。

金蛇飞走天鼓震,须臾散灭茫无踪。

火轮烈烈扬炽焰,夜镜炯炯摩青铜。

老夫望岁甚田叟,恨无神术驱群龙。

平明披衣视云气,雾霭四合何冥濛。

沾濡俄顷遂滂沛,奔腾浩瀚犹崩洪。

雨珠雨玉何足贵,雨菽雨粟亦有穷。

涓流膏润入秉穗,穰穰九谷苞其中。

良畴何啻万万顷,一稔囷栉过崇墉。

溢为欢声沸比屋,洗空愁叹苏三农。

亦知诚感斯响答,古佛之一真圆通。

嗟吾年来生计荡,殆若枯叶随飘风。

瓯窭污邪不应祷,冻饿真与穷民同。

继今甘霔愿时有,鼓腹击壤歌年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