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五首(其四)

愁海茫茫望不穷,黄茅白苇渺阴风。

凤凰高遁层霄外,豺虎横行大道中。

九庙倾颓郊祀废,四方祸乱国家空。

于今建武重兴汉,谁是云台第一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无题五首(其四)》由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期待。

首联“愁海茫茫望不穷,黄茅白苇渺阴风”,以“愁海”开篇,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忧愁深广无边,如同无法望尽的大海。接着,“黄茅白苇渺阴风”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荒凉、凄冷的氛围,暗示了国家的衰败与动荡,以及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与悲愤。

颔联“凤凰高遁层霄外,豺虎横行大道中”,运用了“凤凰”与“豺虎”的对比,前者象征着理想中的圣贤或明君,后者则代表残暴的统治者。这一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差距的感慨,以及对真正能引领国家走出困境的英雄的渴望。

颈联“九庙倾颓郊祀废,四方祸乱国家空”,进一步揭示了国家的衰败景象。九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场所,此处象征国家的根基;郊祀废,则表明了国家礼仪的荒废,反映出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两句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崩溃的痛心。

尾联“于今建武重兴汉,谁是云台第一功”,诗人在此提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问题:在当今这个动荡的时代,谁能像汉朝的云台英雄那样,为国家的复兴立下头功?这不仅是对历史英雄的怀念,更是对当代英雄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对能够力挽狂澜之士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无题五首(其五)

鞠躬尽瘁吊无君,满耳冤声不忍闻。

醉去忘形犹蜕骨,怒来嚼齿欲穿龈。

腥风涴晓春应怨,痴雾霾空路莫分。

荧惑星明圣人出,频频中夜验天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和文丞相六歌(其一)

我忆三宫幸朔方,天颜皴黑鬓发黄。

鬼风尖尖割肌肉,惊沙扑损龙衣裳。

群黎命死北魔手,世界缺陷苦断肠。

小臣翅短飞未得,望破痴眼愁更长。

呜呼一歌兮哀以伤,白日无光天荒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文丞相六歌(其二)

我忆二王血泪垂,一丝正统悬颠危。

士卒零落若霜叶,阵前将军今有谁。

以舟为国大洋里,万死一生终安归。

至痛无声叫不响,皇天皇天知不知。

呜呼再歌兮歌孔悲,风雨骤至昼冥迷。

形式: 古风

和文丞相六歌(其三)

我忆我父在日时,叱我痴钝无天姿。

旦旦灌溉仁义泽,灵台豁然开光辉。

夙劫孤露命浊世,王事鞅掌生无期。

一忆父母教我语,逃罪无地死亦迟。

呜呼三歌兮泪淋漓,君父不在倚赖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