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丞相六歌(其二)

我忆二王血泪垂,一丝正统悬颠危。

士卒零落若霜叶,阵前将军今有谁。

以舟为国大洋里,万死一生终安归。

至痛无声叫不响,皇天皇天知不知。

呜呼再歌兮歌孔悲,风雨骤至昼冥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和文丞相六歌(其二)》由南宋末年、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忧虑与哀叹,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颂扬。

首句“我忆二王血泪垂”,开篇即点明了对两位君主的怀念,同时暗示了国家的动荡与悲剧。接着,“一丝正统悬颠危”一句,表达了对国家正统地位岌岌可危的担忧,隐含着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

“士卒零落若霜叶”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士兵们如同被秋霜打过的落叶般凋零,形象地展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阵前将军今有谁”则进一步强调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曾经英勇的将领如今已无处寻觅,凸显了国家力量的衰弱。

“以舟为国大洋里,万死一生终安归”这两句,将国家比喻成漂浮在大海中的小舟,既表现了国家面临的巨大危机,也暗示了寻求生存出路的艰难。然而,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人们仍然怀揣希望,期待最终能够找到安全的归宿。

“至痛无声叫不响,皇天皇天知不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对上天是否知晓人间疾苦表示疑问,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哀。

最后,“呜呼再歌兮歌孔悲,风雨骤至昼冥迷”以强烈的感叹和凄凉的歌声收尾,不仅深化了对国家命运的哀悼之情,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与黑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与忧虑,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崇高赞美。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和文丞相六歌(其三)

我忆我父在日时,叱我痴钝无天姿。

旦旦灌溉仁义泽,灵台豁然开光辉。

夙劫孤露命浊世,王事鞅掌生无期。

一忆父母教我语,逃罪无地死亦迟。

呜呼三歌兮泪淋漓,君父不在倚赖谁。

形式: 古风

和文丞相六歌(其四)

我忆母氏兮圣善,劳苦家事手生茧。

母后父死十五年,教我育我恩不浅。

我虽贫拙志不屈,清气棱棱秋莹骨。

至今一粟一缕丝,皆是父母流传物。

呜呼四歌兮痛恻恻,皇天后土无终极。

形式: 古风

和文丞相六歌(其五)

我所思兮文丞相,英风凛凛照穹壤。

失身匍匐草莽间,屡迫以死弥忠壮。

虚空可变心不变,吐语铿然金石响。

想公骨朽化为土,生树开花亦南向。

呜呼五歌兮并悽怆,望公不见愁泱漭。

形式: 古风

和文丞相六歌(其六)

我生我生何不辰,血泪化作妖花春。

平生意气若风云,何苦戚戚悲呻吟。

狂来一呼天地动,万物鼓荡俱精神。

天上真火灭不得,灼烁大地生光明。

呜呼六歌兮歌声清,海岳莹洁日月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