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病后

久在京华损道心,故人谁与念升沈。

春楼卧病燕相伴,湖寺题诗僧为吟。

三月不逢家信至,一茎新有鬓丝侵。

早知谏猎非时节,只在山中自养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长久居住在繁华都城,心灵受到侵蚀,老朋友啊,又有谁会关心我的荣辱沉浮呢?
春天时我病倒于楼阁,只有燕子陪伴,寺庙里的僧人帮我朗诵诗篇。
三个月没有收到家书,新生的白发悄悄爬上鬓角。
早知劝谏君王打猎不合时宜,我宁愿隐居山中修身养性。

注释

京华:京城,繁华之地。
损道心:指心灵受到世俗繁华的侵蚀。
升沈:升沉,指仕途的荣辱变迁。
春楼:春天的楼阁,寓指病榻。
湖寺:湖边的寺庙。
鬓丝:鬓边的白发,代指年华流逝。
谏猎:劝谏君主不要打猎。
养金:修养身心,如金子般珍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的《京华病后》,表达了作者在京都经历繁华生活后对道心的损耗以及对故乡和友情的思念。首句“久在京华损道心”揭示了诗人长期身处京城,受到世俗纷扰,内心有所迷失。第二句“故人谁与念升沈”则流露出对旧友的怀念,感叹无人共度人生的起落。

接下来,“春楼卧病燕相伴,湖寺题诗僧为吟”描绘了病中情景,只有燕子作伴,僧人为其吟诗,显得孤独而清寂。诗人感慨时光流逝,“三月不逢家信至”,暗示了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自己境遇的孤寂。

最后一句“早知谏猎非时节,只在山中自养金”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及时归隐,参与谏猎(可能指官场之事)的后悔,表示宁愿在山中过简朴生活,修养身心。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个人理想的反思。

收录诗词(165)

赵师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亦称灵芝,又号天乐。南宋诗人

  • 号:灵秀
  • 籍贯:永嘉(今浙江温州)
  • 生卒年:1170~1219年

相关古诗词

和人韵赠北山僧

又得相逢闲寺里,凡人多笑太无营。

谁知见事心先懒,未说寻幽足已轻。

二月春风添树色,一山夜雨失泉声。

谢师更作重眠约,来往云消两日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朱子发韵兼简青龙诸友二首(其二)

虽说京华住,西湖岂不清。

病多妨野兴,贫甚损诗情。

插柳观春意,粘碑隔市声。

松江几閒客,日夕听波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朱子发韵兼简青龙诸友二首(其一)

巷南与巷北,相去路无多。

以我常孤坐,劳君数见过。

望山嫌夕霭,听雨想春波。

稍俟晴明日,相携一醉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和鲍县尉

留僧秋阁上,身自伴僧闲。

漱齿临寒水,焚香对远山。

野禽偷果去,童子借经还。

馀兴成诗句,高题屋柱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