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九首(其六)

萧萧君马鸣,夜夜闻歌声。

马悲慕俦侣,独歌谁和汝。

结束下空阶,仰瞻霜与露。

缺月衔东隅,旄头没何处。

思为伺晨鸟,举舌催天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杂诗九首(其六)》,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场景,通过马的哀鸣和人的歌声,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感氛围。

首句“萧萧君马鸣”,以马的哀鸣开篇,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忧伤与孤独。接着“夜夜闻歌声”则引出另一情感线索——歌声,形成对比,突显出主人公的孤独感。马的悲鸣与无人应和的歌声,象征着主人公在情感上的孤寂与渴望被理解的心声。

“马悲慕俦侣,独歌谁和汝。”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马因思念同伴而哀鸣,人因孤独而歌唱,但无人回应,表达了强烈的孤独感和对陪伴的渴望。

“结束下空阶,仰瞻霜与露。”描述了主人公从室内走向室外,抬头望向霜露,这一动作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迷茫与思考。

“缺月衔东隅,旄头没何处。”月亮半隐于东方,旄头星(古代占星术中代表战争的星象)消失在远方,这些自然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含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过去事物的怀念。

最后,“思为伺晨鸟,举舌催天曙。”主人公希望成为一只早起的鸟儿,用叫声唤醒黎明,寓意着他渴望打破孤独,迎接新的开始,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在孤独中对友情、爱情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寓意深远。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杂诗九首(其七)

家临青山侧,前望白杨道。

遥遥孤坟下,有士怀其宝。

存思泽万物,一身乃先槁。

驾言采杜衡,涉野多秋草。

同心复几人,相看日趋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杂诗九首(其八)

金节天地肃,白日遄西飞。

繁星不照物,流萤有馀辉。

灼灼宵征子,车马轻且肥。

明灯集倡楼,四角扬清丝。

佳人映瑶席,仿佛凝幽姿。

回眸粲一顾,百万焉足挥。

锦衾既以陈,鸳鸯罥重帏。

欢乐永今夕,此生不愿馀。

佳人含笑言,生死齐所归。

形式: 古风

杂诗九首(其九)

旭日临高城,城中何浩浩。

楼台动丝管,金碧相照耀。

在野方为鱼,太康无乃早。

浩歌感畴昔,瞻望淇园道。

下有流汤汤,上有竹窈窈。

河流日以溢,竹生日以老。

形式: 古风

古有乘车戴笠之谣其相逢必有歌盖逸之也戴笠者歌曰

南园道,萧兰不同芳,共是三春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