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通伯卫和堂

理身如理国,用药如用兵。

人能保天和,于身为太平。

外邪奸其间,甚于寇抢攘。

守护一不谨,乘间敌益勍。

古有黄帝书,犹今六韬经。

悍夫命雄喙,仁将资参苓。

羽衣为其徒,识破阴阳争。

指授别生死,铮然震能名。

道家摄铅汞,肤腠如重扃。

到头关键密,六气无敢婴。

君方建旗鼓,不敢走且惊。

他时櫜吾弓,闭门读黄庭。

形式: 古风

翻译

修养身心如同治理国家,用药就像用兵法。
人若能保持自然和谐,自身就能达到安宁。
外部的邪恶侵入,比强盗抢劫更甚。
稍有疏忽防护,敌人就会趁虚而入变得更强大。
古代有《黄帝内经》这样的医书,就像现今的兵法《六韬》一样重要。
勇猛的人依赖强壮的体魄,仁慈的将领则依靠人参、茯苓等补品。
修炼者穿着羽衣,洞悉生命与死亡的奥秘,声名显赫。
他们指导生死之道,名声响亮震动人心。
道家修炼者精炼金属矿物,肌肤内外如双重门户般严密。
最后的关键在于把握平衡,六种气机都不敢轻易触碰。
您正建立自己的事业,既不退缩也不惊慌。
将来我会收起我的弓箭,静心研读《黄庭经》。

注释

理身:修养身心。
理国:治理国家。
用药:用药法。
天和:自然和谐。
六韬:古代兵书。
悍夫:勇猛的人。
仁将:仁慈的将领。
羽衣:修炼者的象征。
阴阳争:生命与死亡的对立。
六气:中医的六种气机。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文天祥所作,名为《彭通伯卫和堂》。诗中融合了儒家治国理政与道家养生之术,通过对比身体保健与国家治理,以及用药与用兵,强调了预防外邪侵袭的重要性,并且提到了古代黄帝的医书及六韬经,显示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医学知识的尊崇。

诗中“悍夫命雄喙”一句,可见作者对仁将(即仁心慈悲之将领)的赞扬,同时也强调了识破阴阳争的能力,即能够辨别自然界和人体内外的阴阳变化,从而掌握生死之道。"指授别生死,铮然震能名"表明作者对于医者能够诊治疾病并知晓生命奥秘的敬仰。

"道家摄铅汞,肤腠如重扃。到头关键密,六气无敢婴"则描绘了道家的养生之法,通过调和体内外的气息,使身体达到一种坚固安全的状态,如同门户紧闭,不让任何邪气侵入。

最后两句"君方建旗鼓,不敢走且惊。他时櫜吾弓,闭门读黄庭"则表达了作者面对外界动荡之时,选择退隐修身,研读道家经典,以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展现了古人对于生命、健康、治国以及宇宙和谐等主题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景炎拥立第二十八

汉运初中兴,扶颠待柱石。

畴能补天漏,登阶捧玉册。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景炎宾天第三十一

阴风西北来,青海天轩轾。

白水暮东流,魂断苍梧帝。

形式: 五言绝句

暑布送王廷举用萧敬夫韵(其二)

高人不烟火,跳出天地窑。

掀然立千仞,块视金与焦。

香袂拂雪冷,紫髯逐风飘。

摩挲云冥树,岂随群卉凋。

但知仙骨轻,不学倒影摇。

人间尽描貌,妙不在生绡。

揭斗斟天浆,霞衣却琼瑶。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暑布送王廷举用萧敬夫韵(其一)

平生凉薄资,埏陶误大窑。

谁知此石怪,愈沃乃愈焦。

昆崙织火鼠,顿易鹑衣飘。

荣我丝萝附,免此蒲柳凋。

服之雪漫白,长袂风摇摇。

表之以雾縠,缘之以烟绡。

振衣从姬满,佩玉游西瑶。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