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规甫司勋见赠

何止千年与万年,岁寒松桂独依然。

若无扬子天人学,安有庄生内外篇。

已约月陂寻白石,更期金谷弄清泉。

谁云影论纷纭甚,一任山巅复起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岂止千年或万年,寒冬时节松桂依旧繁。
若非扬子有天人之学,怎会有庄周内外思想深邃。
已相约在月光下的陂塘寻找白石,更期待在金谷园中嬉戏清泉。
谁说世间纷扰如影随形,我只愿任由山峰起伏,不为所动。

注释

何止:岂止。
千年:极长的时间。
万年:一万年。
岁寒:寒冬时节。
松桂:松树和桂树,象征坚韧和高洁。
依然:依旧。
扬子:指扬雄,汉代学者。
天人学: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庄生: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
内外篇:庄子著作《内篇》和《外篇》。
月陂:月光下的池塘。
白石:洁白的石头,可能象征纯洁或高雅。
金谷:金谷园,古代名胜之地。
清泉:清澈的泉水。
影论:纷扰的言论。
纷纭甚:非常繁多。
一任:任凭。
山巅复起巅:山峰起伏不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作品《和王规甫司勋见赠》。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景致的向往。首句“何止千年与万年,岁寒松桂独依然”描绘了一幅松桂长青的画面,寓意友谊长久且坚韧不渝。接下来的两句“若无扬子天人学,安有庄生内外篇”,借用了扬子江和庄周的典故,赞美朋友深厚的学问,如同庄子哲学的深远影响。

后半部分,“已约月陂寻白石,更期金谷弄清泉”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共赏山水的约定,流露出闲适与诗意的生活情趣。最后一句“谁云影论纷纭甚,一任山巅复起巅”则以自然界的山峰起伏为喻,表达对世间纷扰的超然态度,认为真正的友谊不应受外界杂音干扰,始终保持纯粹。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刻,展现了邵雍诗歌的哲理性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孙传师秘校见赠

天津南畔是吾庐,时荷夫君枉乘车。

始为退来忘检束,却因闲久长空疏。

与其功业逋青史,孰若云山负素书。

一片丹诚最难状,庶几长得类舟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君实端明

养道自安恬,霜毛一任添。

且无官责咎,幸免世猜嫌。

蓬户能安分,藜羹固不厌。

一般偏好处,曝背向前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和君实端明见赠

曾不见譊譊,城中类远郊。

虽无千里马,却有一枝巢。

月出云山背,风来松竹梢。

顽然何所得,岂复避人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和君实端明花庵独坐

静坐养天和,其来所得多。

耽耽同厦宇,密密引藤萝。

忘去贵臣度,能容野客过。

系时休戚重,终不道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