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步石鼓山

谢公曾步处,石鼓尚依然。

地狭川多涨,山高浦欲旋。

不因诗句说,更复有谁传。

怀望徘徊久,寒郊起暮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谢公曾经走过的路,石鼓至今依然存在。
这里地势狭窄河流众多,涨水时会更加显眼,山势高峻,河湾曲折。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诗句记载,还有谁能将它传扬下去呢?
我满怀感慨在这里徘徊许久,傍晚的寒郊升起了袅袅炊烟。

注释

谢公:指谢灵运,南朝时期著名诗人。
石鼓:古代的一种乐器,此处代指遗迹或历史记忆。
地狭:地势狭窄。
川多涨:河流众多,容易涨水。
浦欲旋:河湾曲折,如同要旋转一般。
诗句说:通过诗句来讲述。
谁传:谁来传承这段历史。
怀望:怀念和眺望。
徘徊:来回走动,流连忘返。
寒郊:寒冷的郊野。
暮烟:傍晚升起的炊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玑所作的《谢步石鼓山》,通过对谢公曾经行走的地方——石鼓山的描绘,展现了山川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感。首句“谢公曾步处”点出石鼓山与名人的历史联系,暗示其历史悠久。接下来的“石鼓尚依然”强调了石鼓山的古老与稳固。

诗中“地狭川多涨,山高浦欲旋”两句,通过描绘地形特点,如狭窄的土地、频繁的河流涨落以及山势险峻、水湾曲折,展现了山水的生动画面。诗人运用“涨”、“旋”等动态词汇,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韵律。

“不因诗句说,更复有谁传”表达了诗人对石鼓山历史价值的珍视,认为如果没有诗歌的记载,这些美景和故事可能会被遗忘。最后,“怀望徘徊久,寒郊起暮烟”以诗人长久的凝望和寒郊傍晚的景象收尾,寓含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自然景色的深深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鼓山的景致,同时融入了历史人文的韵味,体现了宋诗崇尚自然、寓情于景的特点。

收录诗词(180)

徐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文渊。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始为温州永嘉人”。福建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民办过有益之事。“诗与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录》)有《二激亭诗集》。亦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

  • 号:灵渊
  • 籍贯: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
  • 生卒年:1162~1214

相关古诗词

雁山

雁山深又僻,无数石岩奇。

皆是僧分住,最先谁得知。

逐时多异景,前辈少题诗。

南渡名方著,唐人不到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新春书事

出门閒步草萋萋,桑柘阴中亦有蹊。

几树晴烟莺啭早,一塘春水燕飞低。

空如陶亮官为令,难学严陵住近溪。

圣世幸时沾薄禄,不能辛苦又攀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潘德久挽词

祇为吟成癖,官闲乐有馀。

病惟亲笔墨,贫亦买琴书。

别奠临西野,春风入故庐。

悠悠想精魄,如赋钓台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题方上人房古梅

曾听道公语,先师爱此梅。

但知传说老,不记若年栽。

半树枯仍发,疏花晚自开。

方兄头又白,常喜故人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