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八咏(其五)汾阳王像

天宝虏骑兴渔阳,首提孤军起朔方。

扫除欃枪廓氛翳,再使日月光吾唐。

丹青淩烟谁第一,功业汾阳异姓王。

当时太尉亦雄伟,天不憖遗壮士伤。

河中重镇甲天下,浑公与公屹相望。

时危英雄常恨少,抚壁再拜涕泗滂。

诸酋下马识公否,公虽云亡像在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金代诗人赵秉文的《河中八咏(其五)汾阳王像》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描绘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敬仰之情。

首句“天宝虏骑兴渔阳”,开篇即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唐朝天宝年间,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兴起,威胁到了中原的安全。“首提孤军起朔方”则描述了主人公在这样的背景下,独自率领军队,从北方边疆出发,对抗外敌的情景。这句诗展现了主人公的勇猛和担当。

接下来,“扫除欃枪廓氛翳,再使日月光吾唐”,这两句诗高度赞扬了主人公的功绩,他不仅清除了边境的威胁,还使得日月再次照亮了大唐的天空,恢复了国家的繁荣与和平。这种对国家的贡献,被比作日月之光,形象而生动。

“丹青淩烟谁第一,功业汾阳异姓王”,这两句诗赞美了主人公的功勋卓著,如同绘画中的杰作,无人能及。同时,将主人公与汾阳王李光弼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地位与成就。

“当时太尉亦雄伟,天不憖遗壮士伤”,这里提到当时的太尉也是个英雄豪杰,但天不保佑,让这位壮士英年早逝。表达了对英雄早逝的惋惜之情。

“河中重镇甲天下,浑公与公屹相望”,指出河中是重要的军事重镇,与主人公并肩守护着这片土地。这种并列关系,突出了主人公的地位与重要性。

最后,“时危英雄常恨少,抚壁再拜涕泗滂”,在危难时刻,英雄却如此稀少,诗人抚壁而拜,泪水如泉涌出。这不仅是对主人公的哀悼,也是对英雄精神的呼唤与致敬。

“诸酋下马识公否,公虽云亡像在堂”,结尾两句,诗人设想如果那些敌对的首领能够见到这位英雄,是否也会为之折服?即使主人公已逝,但他的形象依然矗立在人们心中,永垂不朽。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精神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河中八咏(其六)吴生画

吴生大士十六像,岁久尘昏蛛网丝。

真物从来有真赏,息轩为作證明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河中八咏(其七)杨惠之维摩像

一默传心已失机,更求形似转成痴。

至今遗像兀不语,犹似当初问法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河中八咏(其八)先公碑

过客纷纷总不知,先公事迹竹溪碑。

坡轩不荐山僧意,也觅西厢待月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汾阴祠后土

闲闲吏隐官蓬莱,玉堂给札非仙才。

封香汾阴祠后土,骑士引赴轩辕台。

龙门峡束天下险,状如万顷纳一杯。

方丘中峙巨鳌趾,黄河一箭从天来。

长风吹云碧海去,旷荡万里晴天开。

青山终古不改色,下送落日浮金罍。

沧波几回照新雁,往日繁雄安在哉。

君不见汉家六叶誇雄才,力通象郡臣龙堆。

泰山日观封禅罢,属车九九声如雷。

横汾中流箫鼓发,酒酣乐极情生哀。

秋风一曲在人世,茂陵桂树空莓苔。

又不见开元四海不动尘,千麾万骑祠神脽。

侍臣文章咸第一,丰碑自勒镵崔嵬。

凭高慨咏才子句,山川满目空尘埃。

铃声琳琅蜀道雨,想见万里愁云回。

蒲关北走荣河道,岩深地古令人老。

胡儿夜渡黄河冰,生人憔悴如霜草。

吾皇神圣如轩辕,北伐獯鬻清中原。

遍秩群神礼乔岳,还因告土祀坤元。

灵祇纷纷福来下,倒卷天河洗兵马。

重新日月照乾坤,再整山河归庙社。

三河形势满河中,独纪葵邱第一功。

唐汉遗民寻故事,还思法驾幸河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