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八咏(其七)杨惠之维摩像

一默传心已失机,更求形似转成痴。

至今遗像兀不语,犹似当初问法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河中八咏(其七)》由金代诗人赵秉文所作,通过对杨惠之维摩像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深刻的哲理与艺术感悟。

“一默传心已失机”,开篇即以“一默”点出维摩诘形象的静默与深邃,暗示了其内在精神的传达超越了表面的形式,暗含着对直接表象的超越与对内在精神的追求。然而,“已失机”三字则透露出一种遗憾,似乎在说,尽管维摩诘的形象已经达到了某种境界,但仍然未能完全捕捉到其内在精髓,留下了一丝遗憾。

“更求形似转成痴”,进一步强调了对形式的过分追求可能导致的误解与迷失。在艺术创作或理解中,过于执着于外在的形态与表现,往往会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内在精神与本质,从而陷入一种看似执着实则空洞的状态。

“至今遗像兀不语,犹似当初问法时”,将维摩诘的雕像与他初问佛法时的状态相联系,通过对比,突出了雕像虽静默无言,却仿佛能传递出深沉的智慧与教诲,如同当年的问法一样,引人深思。这种静默的力量,不仅体现在物理上的沉默,更在于其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精神启示,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杨惠之维摩像的描绘,探讨了艺术创作与理解中的深层问题——如何在追求形式的同时,不失去对内在精神的把握与传达。它提醒人们,在面对艺术作品时,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欣赏上,而应深入其中,去感受和领悟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与智慧。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河中八咏(其八)先公碑

过客纷纷总不知,先公事迹竹溪碑。

坡轩不荐山僧意,也觅西厢待月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汾阴祠后土

闲闲吏隐官蓬莱,玉堂给札非仙才。

封香汾阴祠后土,骑士引赴轩辕台。

龙门峡束天下险,状如万顷纳一杯。

方丘中峙巨鳌趾,黄河一箭从天来。

长风吹云碧海去,旷荡万里晴天开。

青山终古不改色,下送落日浮金罍。

沧波几回照新雁,往日繁雄安在哉。

君不见汉家六叶誇雄才,力通象郡臣龙堆。

泰山日观封禅罢,属车九九声如雷。

横汾中流箫鼓发,酒酣乐极情生哀。

秋风一曲在人世,茂陵桂树空莓苔。

又不见开元四海不动尘,千麾万骑祠神脽。

侍臣文章咸第一,丰碑自勒镵崔嵬。

凭高慨咏才子句,山川满目空尘埃。

铃声琳琅蜀道雨,想见万里愁云回。

蒲关北走荣河道,岩深地古令人老。

胡儿夜渡黄河冰,生人憔悴如霜草。

吾皇神圣如轩辕,北伐獯鬻清中原。

遍秩群神礼乔岳,还因告土祀坤元。

灵祇纷纷福来下,倒卷天河洗兵马。

重新日月照乾坤,再整山河归庙社。

三河形势满河中,独纪葵邱第一功。

唐汉遗民寻故事,还思法驾幸河东。

形式: 古风

会灵观即事二首(其一)戊寅五月十六日试宏词

灵宫初雨馀,散策步幽径。

深樾不见人,微风度疏磬。

心闲偶无事,虚极自生听。

时复静中喧,归禽暮争暝。

形式: 古风 押[径]韵

会灵观即事二首(其二)

欹枕北窗风,书叶久未定。

午梦破华胥,起看松阴正。

闲居观物化,静处见天性。

鸣鸠亦何为,谷谷自相应。

形式: 古风